纪实|我的 GE 情结

严格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GE通用电器亚太区灯具市场部的实习生,2004年。非常好的公司,当时很多感慨,写了一个小系列完整记录了当时的人和事。时隔十几年再回头看,我依然觉得那是最好的公司,几乎没有之一。以及,那时候真是莫名自信和清澈的愚蠢啊….连电话号码前086代表中国也不知道….

▌ 第一节

说起来对GE莫名其妙的情结起于那个复旦5301的晚上。门口拥了那么多人,自然是有好事发生。挤进去一看,发现是GE的04校园招聘宣讲会。 

事到如今我已经说不清楚那天晚上到地听到了些什么,只记得那幅气势逼人的公司门照,那个很有风度的HR(也就是后来面我的GE China的Shirley),那番很晕人的广告,诸如此类。以至于今天有人问起GE的时候,我只能说,喏喏,GE就是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创办的,GE有全球第一的training program,GE总部很漂亮,GE的Logo是那个特别的龙形图案,等等等等。 

所以,别问我GE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不可否认地,在我的处女宣讲会上,被GE狠狠地蛊惑了。 

言归正传。今年三月份我开始正式忙活实习的事情。拿了劳动报品位周刊的offer不想去,于是托了亲戚去谋一份联想的PR assistant。 

寄完简历的第三天那个亲戚打电话给我说,你的英文这么好,我觉得应该去外企,我帮你想想办法。 

我笑笑说,能去当然最好,但是恐怕很难。 

一个中文的要去外企,没有很牛的后台,谈何容易。 

在等待的过程中看到part-time版上贴出了一份GE PR intern的消息。下面标了一行很令我激动的小字: Chinese,Human Resource,English major. 

我是在星期六看到这则消息的。因为种种因素,并没有产生行动的欲望。 

星期日早上我醒过来,盯着天花板发了一个小时的呆,跳起来用家里那台破破烂烂的机器,给GE投了简历。 

你看,你总要做点什么,不然人生就不完整了。 

附带说一句,当时顺便给Chanel也发了简历,后来Chanel的HR很温柔地对我说,你的简历很好,但是你把Chanel拼成Channel了。 -.-bbbbb 

这里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很喜欢GE;第二,Chanel的HR脾气很好。 

投出简历一个星期后,我被通知去参加面试。 

说实话当时挺愁。如果被GE录用,怎么和联想交待?(现在想来…那个汗哪…) 

愁了一天之后,星期三专英课上我接到了亲戚的电话,1在电话那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我有个朋友在GE有交情,你想不想去GE? 

人生如此完整,我还能祈求什么。 

▌ 第二节

关于GE China的面试,我想这是比较实质性的内容。 

GE的面试是我所见最为tough的一种。不过,见识一下,好处不少。 

星期五下午3点的面试。恒隆17楼。

(插句题外话,去恒隆扫货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 

一共8个女的,来自不同名校,个个一脸牛相。一共两轮。第一轮是group discussion,给一篇文章,是说大学生信用贷款的。看5分钟,然后挨个儿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接着集体讨论,最后派一个代表上来做presentation。最最变态的是,结束之后,每个人上去投四票,选出自己心目中表现最好的四个人,以此决定第一轮有哪四个人可以留下来。 

我原来是被rule out的,所幸后来被HR(就是那个Shirley)留下。 而那个原本留下却被我挤出去的复旦历史系的mm,一脸尴尬。 

如此赤裸裸的竞争与淘汰。 

第二轮是1对1的面试,用英文。一些平常的问题。 

事后我才知道,一个新闻系的姑娘,因为英语口语不过关,说了三句就被cut了,说是不适合。当场出去了。 

那次面试一共进行了4个小时。走出恒隆的时候,浑身都是软的。 

然后,一连3个星期没有消息。不断地发email去骚扰Shirley,最后告诉我他们已经招到了人。 

那三个星期。很难熬。 

又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已经打定主意去劳动报的时候,GE照明突然来电话,说是GE China推荐了我,去照明集团marketing。 

面试。 

通知录取。 

签协议。实习保险。 

10号开始工作。 

絮絮叨叨地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如果一条路突然拐了一个弯,别急,你总会找到出口。 实在找不到,那么,自己砸一个出来。

▌ 第三节

第一天上班纪实。

早6:30

醒过来。一边思考今天会错过什么电视剧一边洗澡穿衣服吃早饭。

骑车30分钟到达虹漕路;留恋地看一眼虹漕大厦旁边气势恢弘的浦发银行;在一大陀私家小车当中找到停自行车的地方,决定明天一定要坐班车。

早8:45

supervisor到了。被领到实习生的座位。对着专用的电脑、电话和传真机流口水。转角的办公桌,颇为庞大。1分钟之后十分沮丧地发现背后坐了两个HR。

早9:30

电脑很破。电脑很破。电脑很破。电脑很破。电脑很破。

而且上网极不方便。

只好老老实实做事情。

早10:00

第n次催IT搞定我的电脑网络设置。前一个intern的密码没有去掉,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做。

IT笑嘻嘻地告诉我,这个要一整天的时间。

早10:30

做事情的时候开始赞叹GE的工作态度。每个人都很热情。每个人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没有上下班和吃饭的时间。没有固定的上班天数。

但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只说工作,眼睛放光;经常说着说着就冒出一个想法,觉得可行,就急匆匆地跑去主管那里申请。

当然,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不仅仅是上海话里夹几个英文单词的缘故。

早11:00

终于弄明白为什么招一个办公室打杂的小妹,就是我,都需要那么高的门槛。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用英文。全英文的电脑;说一句话要蹦4、5个英文字出来;只用英文名字称呼。

哦对了,打扫卫生的阿婆,叫MARY。

中午11:30

跟着一个叫Kevin的帅哥去吃饭。同吃的是GE的inhouse律师;两个人开始哇啦哇啦地争论怎么样让GE从烦琐的法律纷争里面钻空子。

同上,我听不懂。

中午12:30

中饭很难吃而且超贵。

supervisor告诉我她下午要出去。挖哈哈自由了。

5555布置了一大堆工作。

5555我最讨厌和财务部的人打交道每次都让我想起老妈。

下午2:00

终于搞定一沓帐单和申请。

第n+1次去找IT。居然还没有好!!!

哼,我自己搞定。

下午2:30

用在报社实习的时候锻炼出来的猜电脑密码的本领,顺利搞定电脑问题。

恩,第一次感觉可以休息了。

开始看那叠专业照明杂志。

下午5:00

觉得可以走了。

瞄一眼周围。。。。没人动。

下午5:30

终于有人动了。

恩,下班。        

▌ 第四节

开始累。

昨天开始做搬运工。每包50本的产品样本,每种需要500本,一共30种;

逐包从仓库这头搬到那头,然后在包装上标明相应品名。周而复始。

sales从仓库这头进来;看到了就喊:“哎呀,哪能叫你一个小姑娘做这种事情的啦,叫阿姨做呀……”;脚下生风地从那头出去。最后几个字消失在空气里。阿姨探出个脑袋,乱七八糟地嚷。砰地关上门。

敲开,黑眼圈大得触目惊心。

“小姑娘有事体伐?”

她搬着,我站着,--古人云,不忠不孝不义。

继续搬。

完工的时候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人。眼前的样本堆积如山,超出我能目测估量的范围。  

不管怎么说展会是一定会开的;不管怎么说这些事情始终是要有人做的;不管怎么说,你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那么总要对得起自己,或者自己的责任感。

我不是在说空话。

恩,了解做事情应该有的态度。   

再说说别的。

总算渐渐明白工作的主要内容,大约就是产销的中间环节,所谓的marketing communication。我们学习产品内涵,传达给广告公司,然后等着收获创意,最后把印刷成品的样本递交给客户。

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催促广告公司交创意。

再说得简单一点,我们是地主,资本家,诸如此类。

说实话头几天这让我感觉非常地好。举个例子,每次打电话给广告公司,譬如奥美,那些资深的广告老鸟都会对我这个小小的实习生极尽谦恭之能事。

何德何能。

今天早上有个广告公司退出了一个case的比稿竞争。那封mail写得言辞恳切,说是公司年初大换血,说是自己能力不够,说是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才作出这个决定。

想象这个小小的广告公司背后的挣扎,矛盾,煎熬和惶恐。如此庞大的工程,一群新人需要怎样的昼夜工作,才能消化理解,才能作出如此决定。

Christine在北京给他们打电话;然后告诉我说,搞定了。

顺便说一句,这次的case,一共请了三家广告公司做比稿。

下午与第三家广告公司做brief,Christine出差所以我来主持。事先被告知没有对

这家公司抱什么希望,所以不必太重视。

不必太重视的意思,就是不用说得太详细,不用给什么资料,等等等等。

开会的时候心里是虚的。既然不抱什么希望,何必浪费他们的时间和心血?

结束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尴尬。什么都没有,怎么做广告?

结果,还是忍不住跑去复印了一大堆资料给他们。     

“三家比稿,你们要好好做。”

游戏规则,我想我还是没有完全学会。

无论如何我都是新人。总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第五节

说说人。

周日带了弟弟来逛复旦。

嗯,小孩子是需要蛊惑一下的。

在庆云书店的时候弟弟攥了本砖头状的书冲到我面前压低了声音说,看,你老板。

哦,那个什么杰克韦尔奇的。

很严肃地教育弟弟我和那个什么杰克的关系。顺便敲了一顿午饭。

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开始翻那本砖头。

叹气…..全部都是长长的译句….-.-bbb

不过话说回来终究是个伟大的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企业。

各么说说人。

Christine是我的supervisor,也就是我的直接顶头上司。

interview的时候Chris穿着牛仔T恤我穿着套装。瞪着我从学校弄出来的实习推荐表半晌,一脸灿烂:“你你你拿回去吧,我们不管你练不练法轮功。”

看着Chris嘟嘟囔囔走回去的背影我想,以后上班绝不穿套装。

Chris每天都穿棉布衣服棉布裤子,头发乱糟糟,从来不化妆,语速极快。笑起来整个人倒向一边,脸红得像只苹果。

Chris是个标准的downtown女人,做梦都想搬到南京西路的恒隆去。但是最终都没有实现……

一次吃午饭的时候Chris告诉我,她是98年从上外毕业的。哦天。98年我才刚进高中……

潘杰是Team的头儿,没有英文名字。我们叫他老潘。嗬嗬,复旦灯泡系毕业的,长了一枚标准的长圆形灯泡状脑袋,没说两句话就开始搞笑,眼睛“嘣”地瞪起来,作好奇宝宝状瞧着人。嗯。一个可爱的36岁GE老人—在GE不同部门干了7年,当然,不包括其中被炒鱿鱼的两年……

Freda在复旦读的本科,交大读的硕士。很没心没肺的女孩子,却聪明非凡,而且嘴皮子厉害。嗯所以她做supply chain,每天和全国各地的奸商们打电话砍价催货。

一起吃饭的时候Freda充当话匣子的作用,譬如说她耳朵里一度出现的、神秘的、导致左耳听力不佳的“耵聍”,后来在旅游时看见山头裸女后又神秘消失……

老潘就在旁边插话说,诺,那条耵聍肯定是从你耳朵里用力探出来看,不小心掉出去了。

Kevin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戴眼镜。在GE里从财务做到物流,然后跟着老潘来做市场。Kevin对女孩子很温柔但是对食物很凶猛,聚餐的时候,一边对桌对面叽里呱啦的Freda微笑,一边哗啦哗啦地扫荡餐桌。

据说Kevin22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搞定了。所以他经常询问我们的年龄,用22减,然后通知我们,离结婚还有多少日子。

Tony是Team里年龄最大的;留学德国的照明工程师。嗬嗬,和老爸有一样的乱扔东西的习惯,经常把我给他的资料弄丢,在周围层层叠叠的灯具样品中也找不到,于是讪讪地喊我。

有一回下班的时候Tony从楼下箭步奔上来,路过老潘气急败坏地喊:“你怎么这么快下来了?!”老潘没来得及说话Tony继续向上冲,边冲边咕哝:“我把包忘桌上了,本来想你大概看见了……”

大概做技术的都这样。

▌ 第六节

今天是通用照明十周年庆。

嗯,据说十年前的今天GE想进军中国市场所以就选择了上海的嘉宝灯具厂作为合作伙伴。不过发言的时候原嘉宝厂长一再坚持是嘉宝为进一步发展选择了GE。反正台底下有欢呼鼓掌也有喝倒彩,真相反而不重要。

下午3:30的时候就没有人干活了,一车一车的人直接运到浦东新亚开始海皮。

Freda在车上说,每星期都应该有这么一次,三点半下班,吃饭唱歌班车接送一条龙服务。

然后Kevin就在旁边一边摇她一边喊,Freda,醒醒,Freda,醒醒,一会儿还要吃饭啊,钱已经付了的。

会场很大,当然还不够大;

电脑激光灯打出巨大的彩色GE龙形logo从这头嗖嗖地冲到那头。

会台很普通,左边喷烟右边吐泡泡。主持人倒有一幅惊人的亢奋嗓门。

白相老板最有劲。两个老外扮悟空晃金箍棒,照明集团的GM脱下面具还是满面红光,叽里咕噜了一大通后来被翻译成中文的中文。

解救老板的游戏还是比较有创意的。6个老板排排坐,脚镣手铐再加10把锁,20支钥匙,还有两个员工。开锁么,要看个人状态…心情…诸如此类。

收尾是常规的扔蛋糕,哦cheese cake扔了很可惜,看看好戏还差不多,嗯。

回来的车上一干人等开始预谋去老潘的新家搓一顿,散伙饭或是开伙饭

扑扑满的车

外面开始下雨

十年

十年之前

十年之后

你们会在哪里

我会在哪里

怀念这个晚上

▌ 第七节

一些有意思的事。

13天后广州会展还有5个新样本嗷嗷待哺老板却要出差两周。这到底是惊人的倒霉还是惊人的好运,我不知道。

 No.1  忙的后果 

临走前老板发mail过来blablabla布置一大通任务然后说,这些case你要take initiative,这两周我不在就要靠你了,凭你的能力相信应该没问题吧? 

我很想大吼一声说哦老板我没那个能力还是把我炒了吧。话到嘴边变成了个轻轻巧巧的ok。 

怎么会这样。 

一个人撑起5个case一个会展是什么滋味,无法形容。我只知道我已经连续两天朝八晚六,不吃午饭,跌跌冲冲,抖五抖六,烂污烂糟。还好睡得挺多,仍然是可以干活的。 

太忙的后果就是不断地闹笑话。 

上午整理灯具样品,拆开箱子一只一只地检查。看到一枚硕大无比的灯具万分吃惊;旁边的工程师很汗地看着我说,你没见过么?这种灯的样本你不是从头跟到尾的么? 我也很汗地看着他说,我看到的一直就是数据和图片,从来没看过真家伙…所以始终以为它就这么点…大。 

结果,那个工程师用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瞪着我和我的比画半天,说不出话来。 

另外,那个始终都打不通的电话号码终于打通了。原来086指的是中国。 

No. 2  领悟 

这两天申请展会样品的时候忽然悟到一件事情。 

有关实习生。 

我一直很疑惑GE的实习生到底是经过了一个怎样的流程进来的。 

那么先从展会的灯具样品申请过程开始说: 

第一,通用照明技术中心需要数件供会展使用的灯具样品。 

第二,于是我们从内部网的申请表格库里选择相应的申请表格,填好,打印出来,交给办公室的技术支持部(IT)。 

第三,IT把申请递交给GE美国总部。 

第四,总部审核该申请,批准,然后通知中国在南翔的照明产品仓库,让他们根据所申请的货物编号发货。 

第五,申请表格发出1天后,货到。 

同样,实习生的申请流程也是这样的: 

第一,通用某公司的某职员因为太忙要申请一个实习生干活; 

第二,于是该职员从内部网的申请表格库里选择相应的申请表格(可能就在灯具申请表格之后),填好,打印,交给IT;

第三, IT把申请递交给总部;

第四,总部审核申请,批准,然后通知中国的实习生仓库,让他们根据所申请的实习生具体要求发实习生.

第五,申请表格发出1星期后,实习生到。

▌ 第八节

关于广告公司。

所谓的市场沟通…沟通无极限…意思是:

不停地烦广告公司(agent),无极限。

现在觉得广告公司真辛苦…。

上次开会,庞无限郁闷地说广告是服务性行业。顷刻前打破我的美好向往……。

两个月,已经做垮了两家agent。早上打电话,阿雯说Kathy离职了。

— 各么前面跟进的设计师呢?

— 也离职了。

— 各么现在的case谁跟呢?

— 完稿。

这就和我听韩大嘴说裁判已经助攻到前场差不多……-.-bbb

不会是被我逼得吧…。

嗯,广告人脑子要清爽,领会客户意思很重要。佳捷和同创的设计师太清高……而且很不耐烦。我们怎么说他们怎么做,还要打个7折。脑子…是肯定不动的,更表说搞清楚数据之间的逻辑了….一塌糊涂一塌糊涂。开会的时候明明说做一本样本,初稿居然做了两本……有没有搞错。

秦伟的确是不错的。至少把新case接下来之后,客户执行就不再插手了,让主设计师继续跟进。嗯嗯,很棒的办法,以免客户的意思被扭曲。赞。

当然…我们的价钱还是压得太低。爱迪生的case,秦伟报价2万,硬是让Christine压到1万…@.@

所以我每次都跟人家说,钱的事情,不要跟我讲…我不管的,嗯。

回到正题。广告公司真的很辛苦。

每次说这个case很急很急很急,其实开完会就没我们什么事了。剩下的活儿都交给Agent。again,我们是地主…。

下班的时候,看到庞的MSN昵称变成了:星期一最最忙!!!

妈呀,还在加班。

▌ 第八节

所谓GE风格。

上MSN老有人问最近忙什么。说实话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想不起来在忙什么。刚来那会儿固守醒事贴日程表的好习惯,但是很快就省略了。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这么乱七八糟地漂浮在身边的空气里,急吼吼地咬人。随便抓就是件急事–当然,终于了解到急事也可以笃悠悠地办,因为每个人都急,每个人都会私下里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每个环节累积起来的私房时间并没有多少,但足够作为心理安慰。

之所以忙,是因为人人都忙。产品经理永远不会给我们完整的产品资料;广告公司的初稿永远错误百出;销售部和市场部的意见永远不会统一;技术经理永远在样本制作快要结束时提出数据修改;公司永远无法真正体谅广告人改动50多个产品包装上400多个地址的艰辛;我们永远无法按时完成计划;销售永远质疑市场部的智商。

那天午饭,整个Team都无精打采。Freda拽住Tony说托尼托尼你请客吧。托尼说好。一行人开到附近的味千,要尝尝新来的Vicky想念两个礼拜的鳗鱼饭。

8个人,两桌,各点各的。点完之后发现有张大桌子–Christine跳过去喊,我们的我们的。坐定之后开始2000只鸭子开始叽里呱啦–最后发现多点了两份主食。服务员应声过来。

Tony很激动因为他请客。操着一口地道江苏话的Tony怎么也不能使服务员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Freda开始瞪起眼睛理论;Christine开始分析为什么多了这两份主食;Vicky开始怀念湖南老家的美食;Jax开始调戏Vicky;我开始神游太虚…

总之主管奔过来的时候这个小屋子已经充斥了各式各样激动的喊叫,叹气,无厘头大笑和老潘试图控制局面的吼声。

服务员小姑娘笑得喘不上气;主管放弃了说话的念头;两份主食还是没退掉。

最后老潘凑近主管说:“别烦了,上8份鳗鱼饭,其他主食都退掉。”

主管走了。十分钟后鸭子们终于安静下来。

老潘揪着头发说,看看,看看,什么叫GE风格,这就是GE风格,吵吵闹闹,罗罗嗦嗦,烦得要命。

我突然想起这几个月的神奇经历。笑。

下午依旧是忙。冲到老潘办公室的时候,越洋电话会议如火如荼中。菲律宾老K对马来西亚老M的怒骂进行到了第31分钟。

“Are you nuts?!” 老K的嗓子发涩。

老潘无声地嘿嘿笑。

所谓GE风格。

▌ 第九节

引咎辞职

所谓GE永远欢迎变化…意思是说,新鲜人懵懂无知所以肯干苦,以及,可能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

空闲下来的时候终于憋不住捅了个大娄子。样本上的产品编号整整错位了5个号码……也就是说,对于这五款灯具,凡客户最终拿到手的,绝不会是当初在样本上看中的。

销售找来了物流找来了产品经理找来了老板也找来了。

30分钟40多通电话搞定印刷厂广告公司快递公司落实解决办法。吵架骂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打通路子,最快最好最便宜。

放下听筒,又发烧了。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烧头。即使发烧是一个警告也没办法。就好像闹钟根本没用一样…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

上次在北京嘉里中心10度的空调下面冻了一天&严重水泄。会还是要开,笑容还是要挂,大事小事还是要看着。msg抱怨,偷2分钟晒太阳。

早就应该走。爱迪生之后就应该走。见好就收。

嗯…好歹也冠冕堂皇可以叫引咎辞职。

幸好早多了个心眼。下下个礼拜不卖灯具了。内部跳槽去NBC改卖电视。嗯。

后记:其实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NBC没要我,lighting又回不去,我就去了IBM做销售助理,接着是美标,最后到了戴德梁行,正式进入地产,一干就是十几年。但时至如今,GE的价值观依然影响着我的工作风格。好公司和好团队就该是这样:聪明、平等、坦荡、幽默、富有创造力。GE imagination at work,梦想启动未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