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访 | 中古包卖家町姐

你朋友圈里有没有中古包商?

我有一个,媒体人町姐,做着中古包的时髦斜杠生意。从长期合作的日本中古店收包回国,每个月开两三次箱,亲自拍上身照,发几十只包的图片到朋友圈里,两个微信号同期卖。町姐偏爱方正硬挺的款式,和她钟爱的老物件一样,有着旧时光独特的经典正统的味道,上身图又拍得极时髦。

每次一刷到町姐的朋友圈,我的钱包就要紧一紧。后来我屏蔽了她,很有自控力地每月只去看一次她的朋友圈。

结果因为一次性看得多,买得更多。

从町姐手里买到的中古包,成为我所有包里使用率最高的几只。

“我的货,95%以上都在上新当天卖掉了。” 町姐说。

中古包是一个由个人中小卖家构成的小众市场,也是复古市场里最活跃、最商业、最为大众熟知的板块。在这个市场里,既有复古迷,也有大牌迷,两种心态造就了这个市场的纷繁复杂。

01 . 男人,狗,包:女人安全感三种来源

包是一个绝对的大众市场。

掐指一算,10个女人,大概有9个命里缺包。而且隔一阵就缺一缺,隔一阵就缺一缺。一个女人,挽着个帅哥,牵着条乖狗,拎着个好包,心里满足的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

即使暂时无力负担一线大牌包,也还有二三线、平价同款,再不然,至少会在社交或者电商收藏夹里偷偷放着一两款心仪的梦想之包。

围绕包的中间产业,包括维护保养、二手转卖、DIY、自媒体、(和假货)等等,链条丰富而活跃。小红书上有个叫“维米Song”的博主,发起“一百天一百只包”的挑战,粉丝40万,点赞54万,截至发稿已经进行到了200只包以上。写这篇推送的时候,我几次去她的账号查资料,结果一进去就忘记自己要干什么。

更多的包需要更大的衣橱,更大的房间,最好是更大的房子。包和口红,是全球GDP的有力推手。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中古包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分支。Gucci引领的复古大风吹过,近年来中古包从小众逐渐走向了大众。

采访表明,一线城市消费者二手交易意愿强烈,首先是北京,然后是上海。60%的北京受访奢侈品消费者表达了需要将手中奢侈品变现的想法。2019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二手奢侈品名包名表博览会,10点开始8点就排长队,最后因管理问题临时取消,在网上一时成为口诛笔伐的热搜。

淘宝和小红书上,搜关键词“复古”和“中古”,90%以上都是售卖中古奢侈品包,还没算上不计其数的微商。

中古包市场的发展前景可以参考日本。日本二手闲置行业极度发达,2013年日本二手商品的全渠道交易总额相当于2.6万亿人民币,比当年中国所有电商的交易总额还高出40%。

2018年6月上市的日本最大二手电商平台Mercari,是全球首个IPO的二手电商平台,上市当日盘中涨幅一度高达100%,估值达65亿美元,成为东京证交所创业板估值最高的公司,超过游戏社交网络平台Mixi和机器人公司cyberdyne,4年就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

对比之下,国内的二手奢侈品行业潜力巨大。根据中国旧货协会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二手奢侈品交易每年呈现20%的高速增长,甚至超过了同期一手奢侈品市场的增速,而总体规模却仅达到日本的30%左右。并且目前中国的二手奢侈品交易量,占据总体可流通量的5%还不到,换句话说…95%的名牌包还没来得及拿出来转手呐!

02. 近代款中古包:大牌迷高性价比选择

细分这个市场可以发现,中古包里走入大众市场的,大部分是资历小于20年的近现代款。

这些近现代款包,通常成色较新,实用性高,对于经济承受力一般的大众买家来说是个上优的选择。

对于卖家来说,近现代款包的货源充沛,潜在市场巨大,有不错的商业可持续性。专职的线上包商和有成本压力的实体店,大部分都在卖此类包款。他们的货源,一是来自中古包批发商从日本和其他国家拍卖行批量收包,再转出给代理,二是干脆同行互相转发照片,三是国内客人寄卖.。

从利润角度测算,近代包款在源头端的回收价格在原价的10%左右,包商售出价则约为原价的30%;如果是全新品,回收价格最高可达原价的30%,售价可达原价的40%~50%。中间的其他成本包括鉴定、仓储、物流、海关、清洁、消毒、人工等大约占到5%-7%。在一个热门的卖方市场下,这个利润不可说是不诱人。

大众市场的风行,也带来了弊端:品牌款式单一、假货翻新包横行。

按中古包近年来的销量排名,款多量足又耐操的LV是当之无愧的榜首,每个女性的梦想之包Chanel居第二,接着是镇店之宝Hermes,近年来换了风格的Gucci后来居上。但除了这些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罕见踪影。在款式上,被社交媒体和买家偏好推动,爆款、网红款频出,价格也随之上涨。

假货是另一个大问题。2016年奢侈品电商平台抽查正品率只有38.5%。知乎大V“中古包Vintage”给出这样的锦囊:

一,代购的假货较多;

二,向同行找货的,理同一,假货也比较多;

三,拥有大量现货的个人卖家,谨慎;

四,出现太多爆款、网红款和专柜在售款,谨慎;

五,小红书上天天看到的,也正是正规中古店最缺最贵的,vintage通常是停产的,总存量有限,而且越来越少。如果店里出现太多热卖款,低于平均价,肯定有问题

翻新包则是不太为人熟悉的猫腻,指的是那些成色较差的中古包,包商以极低价格入手,之后进行清洗、改色、更换配皮,高价出售。但是这样的包款,往往用不到几次就打回原型,并且难以再出售。

03.  高年资古董包:复古迷的收藏目标

中古包里的另一个分支古董包,则还在大众市场的视线之外。

古董包指的20-25年以上的奢侈品包款,也就是至少2000年以前的款式。事实上,在中古市场发达的日本,和转卖近现代包款为主的中国不同的是,由于50-70年代全世界60%的奢侈品都是日本人买下来的,所以古董包存量非常大,占据了大部分的中古包市场。而在中国,这块市场就小得多。

古董包的价值,比起一般中古包又多了几层:

一、顶级做工。奢侈品原先是父传子的工匠手艺,进入快速商业化时代,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升级成了规模化的商业流水线,并且相当一部分工序在劳动力密集国家完成。而古董包独有的匠人手工艺,在大部分流水线生产的现代款上很难再现了;

二、珍稀皮革。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后,奢侈品的皮革用料受到了约束,大部分品牌后来选用的稀有动物皮革是来自于自己的养殖场,远不如野生的漂亮和珍贵。只有古董包市场才能找到野生的珍稀皮革;

三、纯正风格。奢侈品源于古老工匠家族,供应给皇亲国戚,拥有浓烈的品牌风格。现在这些大部分品牌由专业公司打理,设计师都是流动的职业经纪人,也只有古董包款上才能找到更为纯正的品牌风格了。

由于意在收藏,讲求独一无二,因此古董包的品牌和款式更为丰富。除了经典品牌之外,也常常会见到Coach、Fendi、Celine等品牌。

古董包的买家讲求“独一无二的收藏”,忠诚度高,也有一部分大众买家逐渐转为收藏级买家。整个生态体系简单,并且由于货源相对稀少,在实体店内的比重不大,大部分都活跃在线上。很多古董包卖家本身就是资深的vintage迷和买手,大多经历了一个从买到卖的过程。

町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买奢侈品了,一开始买的是LV的现代基本款。大概在2007年的时候,有一次上淘宝,看到有一家店主背着Celine的经典款box,觉得好好看,就入坑了。”

町姐的包没有代理货,全部是两个合作的朋友根据町姐的口味,从长期合作的东京、名古屋中古店直接购买的。包运到国内之后,町姐会特意找场地、布景去拍摄上身照,固定时间点发朋友圈,通常当天就出清。

“我的朋友一般是根据我的眼光去收包的,都是我喜欢的款式,有一些少见的或者没见过的款我也会买下来,觉得一定会有人喜欢的,我的买家和我的品味都很像。”

事实上,町姐的古董包款,和常见的现代包款,样式差距颇大。那些精致板正的款式,和那个年代一样,认真、周正、一板一眼。和近现代款包市场截然不同的是,古董包市场的买家和卖家,并不是喜欢便宜的奢侈品,而是喜欢那个有经典态度的时代气氛。

“我的第一款古董包是Bally的藏蓝色盒子,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丑啊老土啊什么的。其实古董包是最近五六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近两年开始涨价,有些少见的款式,价格已经接近新款了。虽然价格越来越高,也有人接受,很多经常来买的人是有明确目标性,想买某一款的古董包,而且经常是在一种有钱也买不到的状态。“ 町姐感叹到,”我自己就买过一只Chanel的古董款双肩包,2万出头,当时毫不犹豫就下手了。

“ 和近现代包款不同的是,古董包由于并没有行业参考,定价比较感性。“我会加上一个相对合理的利润。“町姐解释道。

町姐几乎不太刻意做推广,只有一个兼职的小助理在帮忙维护微博和小红书,而两个微信号则由町姐自己忙活。经营了3年下来,她的客户大部分是朋友推荐朋友来的,而店里成色好、价格高的卖得快,白菜价的款式反而卖不掉,这也是长久以来培养的客户习惯。

04. 发展瓶颈:资源有限的古董包

古董包这门稳定的、卖方市场下的小众生意,在问到是否会专职去做的时候,町姐却有些犹豫。 

“如果要专职的话,就要扩大经营范围,“ 町姐说,“只做古董包生意是不行的,我可能会考虑卖卖古董家具什么的吧。”

大部分专职包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专营古董包发展到兼卖近现代款的中古包。因为对比于逐渐可以从国内买家收包的近现代款来说,古董包目前还是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货源。而无论是近现代款,还是古董款,国内市场目前的零散状况,也给源头收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部分的包商都处于各凭本事淘包的阶段,普遍感觉“包卖一只少一只了”。这也是为什么如mercari这样的平台性网站,在日本这样一个中古市场需求旺盛的地方会取得如此快速成长的原因。

国内二手奢侈品交易量每年增速20%,交易量却只占据可流通总量的5%,这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人群规模正逐年上升,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手里拥有的奢侈品包,如何才能形成健康的流通市场,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再把时间拉长来看,中古包和经济发展周期有着更紧密的联系。1999年正是中国房地产开始腾飞的起点,也带动了第一批奢侈品消费者。再过没几年,他们手里的包,也开始大规模走入20岁年资了吧?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配图版原文链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