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o Love Vintage是开了十年的著名古董衣商店,主理人Lolo堪称上海复古圈灵魂人物之一。
那个礼拜二的下午我到永福路的店里采访Lolo,见到了和想象中一样的复古名伶:超短波波头,弯翘服帖的鬓角,大红唇,明亮的眼睛,神似那个1930年代天真而性感的美国卡通明星Betty Boop。店里有三五个客人,art deco风格的绿丝绒门帘,放着爵士乐。复古名伶在跨次元地吃一盒色拉。
如果你稍微赶一点时髦,就可能听说过Lolo Love Vintage。这家“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vintage店”,大部分商品都是店主从欧美国家淘回来的1920-1980年代vintage。10年前创立到现在,被各种魔都指南和小红书探店一轮一轮地报道。
如果你爱一点复古,也可能听说甚至参加过Bee’s Knees Ballroom,这个在小芳廷举办的常规舞会,是复古圈内盛事,也是Lolo和小芳廷老板娘当当以及一群朋友合作的产物。
如果你和Lolo面对面聊上5分钟,就会同意这确实是个货真价实的艺术家:敏锐,专注,完美主义,容易厌倦。
Lolo Love Vintage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性小众品牌。不扩,不衰,不上淘宝,开足10年实体店。“我深深地觉得,古董衣饰是门,要通往那个我们向往的迷人旧世界,要用百分百的热爱和投入搭建一座桥。”
10年来,Lolo一直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和灵感在做着不同的尝试:在卖vintage的同时,也打造复古氛围店铺、拍过复古短电影、操持过复古舞会、涉足过复古市集、设计自己的复古故事服装系列。从知道这个小店开始踏入复古圈、了解复古文化、甚至把复古当成自己的事业的人,大有人在。
在采访中Lolo感叹道:“有些事规模一大就难控制,像我这么理想主义的人,还是小小的好。”
我问:“对你来讲,怎样算大,怎样算小?”
五组数字,带你看一个艺术性小众品牌的大和小。
—
01 . 开店10年,搬家3次
—
Lolo的店一直开在梧桐区。
最开始是威海路696号创意园区,现wework所在地。弯弯绕找进去的小房间,3000元一个月,每周只开三天。对当时还做着广告杂志自由造型师的Lolo来说,这是一份雀跃的斜杠生意。
“我之前做了10年的化妆师和造型师,主要帮杂志和广告拍摄平面影像,” Lolo说,“2006年去欧洲旅行的时候偶尔接触到vintage,就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一开始是自己买,但那时总不见得把所有喜欢的东西都买下来,正好那个时候上海还没有任何vintage服饰店,我就想好吧,那就开一个吧。”
在店铺选址还没落定的情况下,她就从意大利抱回了一大堆衣服。2009年末的时候,Lolo在威海路开了店。
很快,发展顺利的Lolo和新加入的合伙人搬去了五原路的花园洋房。1年之后,合作失败了,Lolo又开始独自寻找新的场地。
在离五原路两个街口的永福路,Lolo找到了现在的这个店址。和五原路同样的户外花园,更临街,重要的是,业主更稳定。
Lolo Love Vintage在永福路已经安稳地开到了第7年,去年刚刚续了一次新的租约,并以标志性的小蓝门刷成灰色为代价,幸运地活过了去年的街店清理。
艺术家的气场,让Lolo Love Vintage和街区氛围融为一体:这家店成为这片区域的镇路之宝,而你也很难想象Lolo Love Vintage在其他区域开店。和大众品牌不同的是,小众品牌,尤其是艺术性强烈的小众品牌,对周边感觉和氛围的契合度要求非常高。小众品牌的店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周边的邻居品牌调性,甚至街区的历史文化、阳光角度,梧桐树,风,和行人,共同构成了无声滋养这些品牌成长的土壤。
—
02 . 25万微博,2万微信
—
“就不能好好卖衣服吗?”Lolo提到宣传方式的时候皱起了眉头。
Lolo Love Vintage在对外宣传上,就和店铺经营一样,始终专注在内容上。
最早在威海路刚刚开店的时候Lolo Love Vintage就曾引发了媒体的狂热。上海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店:不仅有复古服饰,整个店内的气氛、细节装饰,无一不复古,像是掉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最忙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媒体造访。
几年后微博兴起,Lolo凭借造型师出色的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以一张张老电影剧照一样充满故事性的照片,在微博上引发了大批关注。
几年之后,微博开始从一个内容分享平台,逐渐转型为商业推广平台。Lolo慢慢放弃了微博,偶尔由店员转发一下新品。Lolo开始把精致的内容延续到了微信上,这个名为Bee’s Knees Club的公众号,不仅发布Lolo Love Vintage和Bee’s Knees品牌的新品,也专注传播旧时代的文化、艺术、音乐、电影。
造型师出身的Lolo也爱拍复古短片,比如他们自行拍摄了一部讲述1920-1980年代女性服饰风格的小片,如果不特别说明,你可能会误以为是真的老时代默片。
Lolo Love Vintage的微博(真)粉丝25万,微信(真)粉丝2万。这样充满灵性的内容,时髦精和复古迷们,可能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到。
你看,这几年推崇流量、算法、养号、刷量、精神鸦片的互联网,都特么糟践了什么好东西。
—
03 . 150-200个客人,15万消费
—
Lolo的第一批客人,是工作圈子里的编辑、演员为主,开始的定位就很高端。发展到现在,从小红书来周末打卡的人,和真正来购物的人,几乎是一半一半。大批的人从其他城市朝圣一样地过来。每月提袋出店的客人在150-200人左右,客单价从几百几千到…几万。
“有一次从深圳来了个客人,特地来我店里买衣服,看也不看就拿了100多件,大概15万吧,” Lolo回忆道,“但我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一看就是会所什么给客人做活动穿的。这些衣服都是我精心挑选回国的,也不知道被她买去最后会是什么下场。”
对Lolo来说,有客人消费固然重要,但懂的人买对的东西,更重要。
“国外的vintage文化发展历史悠长,有很多买家是以收藏为目的的,国内还远远没到这个阶段,” Lolo说,“我进了很多不同的商品,从婚纱、泳衣、童装、小物件,什么都有,而且会刻意淡化品牌,卖的是复古的设计。从生意角度,其实有些款的利润没有很高,但一方面这是一种完整的文化,一方面也是店铺气氛的的一部分。我的客人很多都是从复古文化小白一路买买买地成长起来,现在已经可以准确判断一件衣服的年代了。”
Lolo的客人里,95%以上都是线下买单。Vintage服饰的尺码很难遇上合适的,而且不实际试过,也想象不出效果,衣服上身才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来。而更重要的是,店内浓烈的复古氛围,是线上无法比拟的。
—
04 .26个主演,2万人dress up舞会
—
每年到年末的时候,Lolo都会搞点花样出来做店庆。
2012年的一次航班途中,Lolo看了一部叫《歌舞厅》(Cabaret)的老电影。被这部讲述二战众生相的影片打动,Lolo自行制作了《Lolo的歌舞厅》(Lolo’s Cabaret)的小短片,用来普及20年代化妆造型。这部复古又逗趣的小片子,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两年之后,Lolo决定拍续集。她鼓动了身边的26个各行各业爱演的复古圈朋友一起,以小芳廷为场地,自编自导自演,捣鼓出了一部相当专业的影片《Lolo的歌舞厅 – 蓝丝绒之夜》(Lolo’s Cabaret – Blue Velvet)。
为了庆祝这部小电影首映和Lolo Love Vintage五周年,这群朋友在小芳廷做了一场舞会,舞会名字取自于片名 – 丝绒之夜。
梦幻般的丝绒之夜成功了。Lolo和朋友们有了一个做一个活色生香的常规舞会的想法。这个舞会需要有老电影一样魔幻般的场所,穿着全套复古服饰,喝酒跳舞。
2016年5月,Bee’s Knees Ballroom第一场落地。这个“让复古迷接触到复古社交舞蹈、让摇摆舞者回归年代感着装”的盛大舞会,由于主办方的用心和每一个来宾的用力,一炮而红。
红到什么程度?挤得水泄不通,你还会因为着装不够复古而被拒之门外。
从2016年的第一场到2018年的最后一场,Bee’s Knees Ballroom一共做了12场舞会,近2万人参加,是复古圈的一大盛事。
“为什么后来停了?”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我和小芳廷的当当都是完美主义的人,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而且都很固执和坚持做到一百分。到后来我们压力越来越大,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少。后来也确实有人找到我们,想帮我们把舞会商业化,但这完全不是我们的初衷了。”
从最初到最后,Bee’s Knees Ballroom都是为了复古迷和时髦精们能有个好好玩耍的地方而打造的。
Lolo偶尔在其他场合也做活动:思南公馆的摩登复古季,西岸爵士音乐节,上海咖啡节的野餐舞会。“思南公馆的复古季不再是复古圈子的活动了,引来了不少大众和媒体,人流量也很大,了解和不了解复古的人都有,和Bee’s Knees Ballroom还是很不一样的。”
—
05. 2万+消费,20人沙龙,1个新品牌
—
从2018年开始,Lolo在里店面不远的地方,新开辟了一个不对公众开放的工作室Bee’s Knees Club,用来给VIP客人预约试穿高级古董衣、高级复古礼服定制、还有不定期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累积消费2万以上可以加入这个俱乐部。每次沙龙活动大约有20人。
沙龙分享过上海老克勒追捧的西洋老歌,也解析过音乐剧灰姑娘和米高梅公司的歌舞片。这是个更私密也更稳定的小圈子。
Lolo最新的尝试,是捡起几年前开始的那个自行设计制作的复古服饰品牌Bee’s Knees。“其实我前几年有纠结过,觉得做新衣服和卖vintage的理念是冲突的。最近我想通了,Bee’s Knees的每个系列背后都会有一个历史元素的故事,表达的是一种带有年代感的精神。”
Lolo这么介绍自己的Bee’s Knees品牌:我想做一个漫游者,在古老和现代之间搜寻有趣的线索,再用那些遥远的服饰、音乐和画面,去构造一个一个故事。希望穿上这些衣服的人,可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让美好的、荒诞的都生生不息。
让美好的、荒诞的都生生不息。给你们,亲爱的复古迷们。
—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塞米按:Lolo在小红书上不出所料地红了起来,团队还爱上了直播卖衣。复古舞会不再办了,但lolo时不时会在家里做私人舞会,依然活得像一个过去的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