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访 | 生活方式集合店大小咖啡

前一阵去北京参加了吴声论坛。整场论坛,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未来商业有三个关键词:小、轻、散。

在采访了越来越多的小众品牌之后,我发现,很多商业模式,在小众品牌上实现得比大品牌更顺利。

问题在于,你敢做小吗?敢做多小?怎么做小?

这篇采访,可能有一些答案。

或者,至少是一些勇气。

01 . 多厉害?

大小咖啡,2016年诞生在香饵胡同。以“普通胡同深处的夹缝微型咖啡店”在社交媒体走红。3年发展出故宫、国贸、北锣鼓巷、前门4家连锁店,均稳定盈利。去年10月,大小咖啡在有赞零售开启全渠道经营,售卖瓶装饮料、甜品、周边等,3个月圈住3000会员,实现储值金额近5万,门店销量平均每个月增长50%。

02 . 观察一:逻辑

大小咖啡的三个“反常”商业操作:

一)店面都很小,最小10平方米,最大也不过60平;

二)选址在没有大商业人流的地方,香饵胡同店和前门店在没有商业开发过的胡同深处,北锣鼓巷店干脆在居民区里面,故宫店在青旅一楼,国贸店在共享空间内。

三)用的都是高配的国际设计团队,设计费用不菲。

就这三点,不是所有人都敢的。

03. 观察二:人

创始人张一芃,南非留学的山东人,前一份创业产品是将南非如意宝茶引入中国;南杉,摄影师,对空间有着不同一般的想法,两人都坚信小空间有大作为。

“我觉得小众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张一芃说,“因为人呐,始终是希望越来越像个人一样被对待,需求的颗粒度一定是越来越细的。”

如意宝茶生意做了五年,有底气做一点试验性的事情了。

04. 观察三:成本投入

寻址在非商业区微型面积的大小咖啡,启动资本够轻,把钱花在了空间设计上。最早的香饵胡同店,包含了18平方米的咖啡店和15平方米的民宿客房,请的是国际团队。这个设计先后获了 IDA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2016 年度美国国际设计奖的商业类荣誉奖,以及 2017 年世界室内设计节(INSIDE World Festival of Interior)酒吧与餐厅类别大奖,并被 DEZEEN、Archdaily、CNN 等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对小众品牌来讲,总是需要找到一个鲜明的点,在这个点上投入和大生意一样的策略、精力和成本。用牛刀杀鸡,鸡汤的味道才会让人惊艳。

05. 观察四:把人像人一样对待

墙的另一端就是隔壁老大爷家,所以整个墙壁都贴上了软木板进行隔音,让咖啡店的背景音乐和老大爷咿咿呀呀的京剧和谐共处。还有特意定制的折叠板嵌入墙面里,可以灵活的随时放下放置咖啡杯。在这里爆满没有座位的时候,客人就算站着聊天喝咖啡也不觉得局促。

把人像人一样对待,是小众品牌独特的优势,大部分时候也只有小众品牌才能做到。规模一大,就会发生“我把你当朋友,你把我当私域流量”的惨状。

06. 观察五:品牌细分

大小咖啡的几家店,几乎都在夜晚变身为酒吧,覆盖全天时段的人流。但有趣的是,不同分店,专营的是不同酒种,并有着不同的品牌。北锣鼓巷店和故宫店,晚上卖的都是精酿啤酒;前门店,晚上是专卖Gin酒的品牌Mona Gina Bar;国贸店,晚上是专卖葡萄酒的品牌Le Gourmand。这些独立品牌,为了和白天的大小咖啡区别开来,在大众点评上也是独立注册登记的。

钟表设计的双logo门头,从早8点咖啡迎客开始,咖啡logo每小时移动一步,直到晚上隐入酒吧logo,以一种能明确感知的设计,告知品牌的日夜更替。

只有足够细分,才能足够清晰,客人才能有轻松的认知和深刻的记忆。那些大而全,什么都想做的概念,只存在于BP里,客人认知到的始终是摆到眼前的产品。专营独立产品的品牌,不仅是容易理解和记得,更意味着“我足够专心来服务你”的品牌诚意,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消费体验。

07. 观察六:人群经营

大小咖啡店里的客人,大部分都是艺术家、品牌人、媒体人。围绕这个精准人群,大小咖啡在做一些有趣的横向尝试。北锣鼓巷店开在万科泊寓的社区底商。在这个比其他店稍大、并有着一个让人心动的大院子的空间里,大小咖啡开辟了一块专供展览的空间。这个只有17平方米的小空间,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太小地方”,经常有各类艺术展览和古灵精怪的市集,互相吸引气质相投的客户。

这很北京。

横向拓展的作用,即使不立即产生衍生消费,也会对主体业务的复购产生正向作用。

不过,也不得不说,北京市场的协作型文化和对才华的群体性欣赏,让这种人群横向拓展比上海更顺利。

08. 观察七:社区共存

和周边社区和谐相处的大小咖啡,造就了小众商业和百姓生活融洽共存的奇特情景。新店开业时,旁边的城管和物业都拿到了一杯免费的咖啡,笑得乐呵呵。

在北锣鼓巷店,这种和谐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咖啡店门前的院子,安放了老小区随处可见的居民康体设施,并被漆上了大小咖啡特有的品牌蓝色。喝咖啡的客人坐在店里,时常可以看到带着孩子来院子玩乐的普通居民。送孩子上学后的妈妈们,会在家附近的这个小咖啡馆坐坐。晚上的酒馆开业之后,大爷大叔也来喝上一杯。人们干脆把这里叫做“北锣康乐店”。

每个品牌,都在对外说着无声的话。同样爱diss别人,小乐人人喊打,彭磊却人见人爱,区别在于说话人内里的三观,虽然没说出口,却是每个人都感觉得到的。每个品牌都在喊着要社群,要社区,一旦真.社区摆在面前,却忙不迭划清界限。市场怎么对你,取决于你心底怎么理解和看待这个市场,这群人。

09. 观察八:线上经营

“新注册客人10元优惠券”和“储值客人门店直接刷条形码消费”,是大小咖啡在线上运营的两大有效工具,前者相当于首杯咖啡半价,后者比非储值客人简化了至少三个买单步骤,有顾客主动储值很大吸引力。

线下店是最好的私域流量入口,进店消费的人,一定会关注公众号,并成为小程序用户,比线上获客的成本低很多。而店铺的空间设计、产品、价格等因素,对客人已经做了第一轮筛选,比线上获客精准得多。

从微型线下咖啡店,到鲜明的品牌力,再到高粘性人群和精品线上零售,大小咖啡走了一条属于小众品牌的明确路线。尽管如张一芃所说,大小只从0走到了0.3,再往前,却有着一番可见的大作为。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塞米按:北京的店又开开关关了一阵,有院子和小型艺术展厅的北锣店和万科泊寓签的,呵呵,关了。但是疫情后在景德镇开了一家大的,两大层带小院儿带播客录音室,非常酷,不远的地方还开了民宿,逐渐吸引了不少同频人。

原文链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