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乐队的夏天在秋天结束了。
这个平台给小众乐队带来多大能量,从乐队老海报CD在各电商平台的售价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年卖出来的时候应该只有几块钱吧,除去通货膨胀因素,涨幅也是够惊人。
很少有一个像乐夏这样的平台,可以把这么完整的小众生态一下子推到前台来,产生跨越式的发展。如果你把每一支乐队看作是一个小众品牌,那么这些品牌的团队、产品、运营、推广、收支,乃至客群、行业,都活生生地呈现在这个舞台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看到关于团队的问题、年轻人的现象、小众推广的独特性、小众和大众的交融方式。
如果你正在做一个小众品牌,这篇推送,可能帮你想通一些事情。
以上,以下。
—
01. 内心一拧巴,产品就出问题
—
乐夏是比赛,而且是公开比赛。事关口碑、荣誉和圈里面子,每支乐队都是想赢的。
赢了的是重塑和五条人。没赢的那些里,观众惨叫声大的包括白皮书、Madarin、HAYA、野孩子、后鲨、木马等等。
比的是名气、技术、唱功吗?几乎每支乐队都位于不同象限,这些都没法横向比,显然不是。
冷静狂暴宅男宅女二人组的白皮书用一首《老鼠》惊艳四座,输在风格完全不搭调的选曲《清河》。三个天才少年组成的Mandarin,输在和技艺水平相差甚远的少年稚嫩含混的世界观。
HAYA和野孩子是离开比赛太远的高人。
盛名所累的后鲨和木马,付菡被埋在自己的压力里挣脱不出来,太想赢的木玛太用力。
和所有的小众品牌一样,以情绪和个性为核心的艺术家们,最难掌控的就是情绪和个性,这确实是一个脆弱的果冻帝国。
事实上品牌掌控者的情绪和世界观的自洽程度,会影响每一个细小的决定,从而微妙地在最终的产品里呈现出来。
重塑和五条人怎么赢的?
重塑善用技术。三个人在台上动用人声的比例都比其他乐队少很多,更别提说话。有个资深乐迷提到,听了重塑五场巡演,到第五场听到华东说了声谢谢,感动得热泪盈眶。人声和其他乐器一样,成为重塑解构、搭建、固化情绪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成为肌肉记忆的一部分。这种技术型、肌肉记忆的表达方式,让重塑的产品不会轻易受到舆论、环境、低潮的影响,也成为了重塑自信心的重要保障。
五条人从城中村走出来,本身就是底层草根的一份子。这种彻头彻尾的浸润,再加上广泛的音乐文学接触,让五条人可以诗意地表达草根情绪。这种草根的根基,和艺术家自上而下的体察,显然是不同的。五条人产品里稳定的自信和感染力,来自深深扎进底层生活的根。
重塑和五条人这两支乐队身上,不自信、自我怀疑、迎合外界、消极抗拒、逃避事实、自我矛盾否定的因素,要比其他乐队少很多。
小众品牌,到最后拼的都是主理人的世界观是不是能够自洽。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重塑和五条人的表演更忠于自我、逻辑自洽,因此也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同,即使不接地气如重塑。
第一季乐夏火了之后,华东找到沈黎晖问:老沈怎么看商业和艺术?沈黎晖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为什么我还没挣那么多钱?” 沈黎晖直截了当地回答:那是因为你不够好,如果你真的够好的话你一定挣很多钱。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重塑参加了第二季乐夏。
—
02. 强大的团队需要势均力敌的伙伴
—
和绘画、写作不同,乐队可能是唯一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表达形式。
一首歌需要乐队成员长期吃住在一起磨合出来。这对艺术家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还不太赚钱。所以大部分乐队都逃不开吵架解散的命运。
如果你在做一个小众品牌,可能会困于类似的如何找到合适合作伙伴的问题。
说两个乐队:重塑和木马。
看起来这两支乐队都是主唱绝对控制型的。在各类采访里,同样都是三个人,主唱都在滔滔不绝,其他两位成员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结构。
重塑的乐队名字来自于三个人各给的一个词,乐队logo也是三个词构成的等边三角形,长度、角度都一模一样。在舞台上,两位主唱侧对观众,只有鼓手正对台下,也形成了一个三点对等结构。在重塑构建的“数字摇滚”里,每一段结构都由三个人分工精密无隙地构成、重叠、推进,然后由华东在这组精密结构上跳跃。整组乐曲,是由三人紧密合作产生的宏大工业机器。
木马的乐队名字来自主唱的笔名木马,早期由极具天赋才华的主唱、诗人型的鼓手、暗黑诡异的贝斯手组成,第一张专辑《muma》横空出世就开始走红。后来的从不被正面提及的传说中,鼓手受不了过于暗黑的风格先撤,主唱企图改变风格,又提出把乐队名字改为“木马和乐队”,贝斯愤然离开,哥特风格的乐队哥特式地解散了。再后来主唱木玛单飞很多年,和不同的人合作出了几张不咸不淡的专辑,再后来就在厦门吃喝玩乐颐养天年。乐夏开拍之前,”还是想做音乐“的木玛重组了新的木马乐队,贝斯手是老木马的粉丝,鼓手是圈内熟手。在每一场表演里,主唱木玛都是绝对的主导,贝斯和鼓手始终处于崇拜和支持大哥的位置。表演的结果,大部分取决于木玛本人状态。
老木马成员胡湖上场的瞬间,歌的情绪和人的情绪完美融合在一起,堪称整季木玛最佳状态。
团队成员的势均力敌多么重要。他们对你的崇拜和爱,并不意味着你能放心地向他们展示软弱和不自信。合适的伙伴,可以争论,可以吵架,甚至可以动手,他们会戳穿你的伪装,刺痛你的伤口,然后帮你一起痊愈。
—
03. 小众品牌有独特的推广传播方式
—
乐夏的乐队排名,是现场200多个乐迷投出来的。
最后一期,周深说了一句非常对的话:其实每支乐队都有自己的受众,只不过今天聚到这里的200多个乐迷,恰好喜欢某几类风格的多一点,所以就有了排名这件事。
事实上,不论排名如何,在乐夏之后,几乎每支乐队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粉丝数量几何式增长,各类采访、合作、音乐节邀请、甚至大型巡演都安排上了。
小众有小众独特的推广方式。
经常有小众品牌主问到我关于推广的问题。有次我跟一个品牌客户打了这么个比方:
好比你是个特别能做辣鸡翅的人,身边朋友特别爱吃你做的变态辣鸡翅,于是你找了个铺面开了个辣鸡翅专营店。
很快你发现来买鸡翅的人,都受不了重辣口味。于是你研发出中辣,和微辣,还有微微辣。
慢慢地你发现有客人买了微辣之后,开始逐渐上瘾,愿意尝试中辣和重辣,然后成为了重辣鸡翅的固定粉丝。他们会推荐新朋友来尝尝。
但是新朋友通常同样也是从微辣开始,慢慢进展到重辣上瘾。
这就是你需要做的:把你会做”辣“这个特点,降低到陌生人能接受的程度,从大众渠道推广出去,把感兴趣的人他们吸引来,成为重辣粉丝。
而大众推广是反过来的,大众产品会紧紧围绕这群大众,推出微辣、微甜、微酸、微苦的各种产品。
所以大众型产品可以专注在门前这条街上的人,小众型产品需要把触角伸得足够远。
再回到乐夏这个话题。拼的是现场200多个乐迷的喜好吗?并不是。拼的是通过现场乐迷口碑、爱奇艺线上节目、粉丝团推波助澜、商业合作渠道这一波一波的渠道,把乐队的内核传播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吸引会喜欢这种内核的粉丝。
这里其实你最需要琢磨的关键问题是,当你的小众品牌的传播触角伸得非常远的时候,怎样才能确保到最远的那端,也能感受到产品内核的魅力?尤其是当你的渠道资源并不非常丰富的时候,每一根触角都需要起作用。
—
04. 年轻人到底怎么不一样了?
—
乐夏上有两支风格其实非常相似的乐队:2003年成立的重塑,和2019年成立的Mandarin。
正好代表了前后两个世代的人。如果是社畜的话,恐怕重塑已经做到了总经理级别,Mandarin是刚入职的管理培训生。
从背景经历来看,重塑是典型的老乐队路径:德国辍学,赤贫,住北京通州平房,租两三百块钱的排练室,从欧美乐队摸索和模仿,参加国外音乐节,被领到最边角的破落小舞台。2009年才买了一个loop,跟着说明书研究使用方法,改进写歌的方式,然后才有了升级版的作品和专辑。这次乐夏之后,重塑大概终于可以贷款买房了。(乐队交金么?可以公积金贷款么还是商贷?)
Mandarin主唱Chace出生那年,花儿和木马已经成立了。这么年轻的乐队,金光闪闪。吉他手肖骏1990年生,上海音乐学院爵士吉他本科、美国SUNY-P C爵士吉他的研究生,被称之为是“中国爵士吉他青年领军人物”,曾与国际级的爵士音乐家合作过,一度活跃于纽约舞台上。鼓手安雨个人资料,1994年出生,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的硕士生,中国青年爵士鼓演奏家,被称为“鼓神”,现还是上海青年打击乐队的副团长。主唱Chace3岁就在江苏电视台和徐怀钰、零点乐队同台表演,3岁半登上中央电视台和乐队一起演奏爵士鼓,13岁开始接触电音舞曲,15岁就获得了新加坡华人打击乐艺术节金奖,也是第一个登上全球顶尖音乐节Tomorrowland主舞台的中国人,小小年纪就是名声鹊起的少年音乐人。张亚东盛赞说他们的音乐武器库非常丰富。
抛开这些背景不谈,同样是精密复杂的风格,重塑和Mandarin有什么区别?
重塑是在局外编制这张网的上帝,他们捕捉自己的情绪,再编制成精密结构的乐曲,每一个细节都事先反复排练成为肌肉记忆,然后冷眼控制、旁观观众在网里迷失。Mandarin自己身陷迷局之中,他们用本能和直觉在情绪里探索,跟着自己的情绪做现场发挥,观众紧随其后,乐队和观众一样,都不知道出口在哪里。
如果你仔细听过其他几支年轻乐队,会发现白皮书、超级斩,有着同样的现象:
对比简单粗糙坚韧的前辈,在这个时代里,更多武器、更快成名的年轻人们,也更容易对自己感到迷茫。
即使是摇滚乐里常见的感慨、愤怒、释然这些情绪,在年轻的乐队里听起来好像更轻、更短、更多变。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让他们感慨、愤怒、释然的原因也实在是有点多,难免注意力分散。
这可能是年长一辈和年轻一辈最大的区别:从以前单线程的高歌猛进,到现在多线程的复杂局面。年轻人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
在这条路上,你能告诉他们的不是用什么方式去走,而是怎么才能看清楚自己的终点。
—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