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设计了一个新的品牌分类方式。
这个设计最初是来自于和朋友频繁讨论”调性“问题。这些讨论牵涉到什么样的品牌该进什么样的街道和商铺、什么样的品牌该进什么样的线上平台、什么样的品牌该和什么样的品牌合作、甚至是什么样的品牌该被什么样的集团收购诸如此类的话题。虽然我们已经能细致地计算和测量品牌规模、GMV、ROI这些事情,但是面对调性,依然只能依靠个人感觉,意思是”我觉得这些可以放在一起“。
这句话押对的时候确实是效果不错,但这年头情况复杂,押错的概率也挺高。
我很爱给这种感性相关、能量巨大、但是难以捉摸和掌握的事情设计一个顶层框架,以便于在不同的人群里好好被翻译、理解和传播,以此来推动新的平台和机制创新,打通从下到上的产业链条。
这篇推文是关于调性顶层框架的一个小想法:我们怎样给调性分类,以便于让品牌/平台/街道/商场之间的组合更匹配?
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以上,以下。
—
01. 调性是一种新的品类
—
不得不说调性是商业逻辑里非常奇怪的一件事。规模、GMV、ROI都可以好好地、平心静气地计算和运营 — 毕竟大家都想赚钱。而只有调性在讲难以妥协的“感觉”。并且感觉这件事,还蛮难表达清楚的。
同样说“调性”,有人指设计,有人指产品,有人指客群,有人指文字,有人指服务,也有人对各种软文深信不疑。
比较聪明的方式是拿品牌来指代调性,尤其是那些用各种设计/产品/服务/客户/文字累积起来的、历史悠久、形象清晰的品牌。比方讲,形容日系你可以说“很MUJI”,形容户外你可以说“很Snowpeak”,形容梦幻童话你可以说“很迪斯尼”,形容上头你可以说“很泡泡玛特”。
不仅是品牌,线上平台、线下街道、商场,也有可以用来指代特定调性的,比如“很小红书”、“很淘宝”、“很安福路”、“很现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调性”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品类”,成为一种新的分类方式。比方讲,”安福路“和”话梅“指代的是同一种调性,即使他们一个是街道,一个是品牌。
事实上,相对于产品品类、街道属性、商场定位来讲,调性是真正基于消费者的概念。因为前三者说的都是“生产供应端”:说品类的是工厂,说街道属性的是规划,说商场定位的是开发持有方,而调性这件事,和哪里生产、位置哪里,都不是完全关联的。
如果调性已经是一种分类方式,那么就不该再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个人感觉,而是应该提炼出来成为一种可以被理解和认知的概念。即使无法“共情”,也应该能够“认知”。
—
02. 关于调性的四象限
—
如果想让不同人群都理解调性,第一步就要进行一个界定和分类。
什么叫调性?
前一节提到,调性是一个基于消费者的概念,所以就是消费者所有感受的集合,也就是:
调性=(理想主义+设计+产品+服务+传播) X 时间
当然了,没有很多时间的话,“X 钱”也是可以的…
所以从“消费者感受”这个角度出发,调性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象限:图片链接
象限的横轴两端是“自然”和“都市”,你也可以理解为“心理男性化”和“心理女性化”,说白了就是“喜欢待室内”还是“喜欢撒丫子野在外面”。中间点是“日常”,意思是“室内和户外没啥特别偏好随便吧”。纵轴两端是“动态”和“静态”,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年轻化”和“心理年长化”,就是“喜欢嗨”还是“喜欢静”,中间点是“无性别”,就是“不要太嗨也不要太无聊”。
注意这些概念都是“心理”,跟你的实际性别/年龄无关。
离中心点越远的代表调性越鲜明,越近就越面目模糊。
按照这个逻辑,你就可以把品牌/平台/街道/商铺重新分类,上图象限里是一些我能想到的例子。比方讲,Livehouse就是“都市且嗨”,家居就是“都市且静”。
我给朋友看的时候,“露营”被质疑了。我看着他说:没错露营一开始确实是“自然且嗨”的,后来爱拍照po圈的都来凑热闹,就变成“都市且嗨”了,你看多少凑热闹露营的能忍得了住第二晚…慢慢还会演变为“都市且静”,你看glamping奢华露营越来越红了….
—
03. 象限流动和象限勾搭
—
一个品牌或者一种风潮的调性,是会随着人群基数的扩大而产生调性象限的流动的。一般来讲,是从第3或者第2象限慢慢地逆时针往第4象限流动。
喔这么拗口….
拿“运动”来举例:运动的核心爱好者一般都是“自然且动态”的,比方讲篮球足球马拉松;当参与的人多了,总有人不想日晒雨淋又累得半死,于是出现了广受欢迎的团操课;当阿姨妈妈也参与进来的时候,团操课也太累,还是在室内上一节安安静静的瑜伽课吧。
你看,“运动”这件事的调性,从第3象限的“自然且动态”,流动到了“都市且动态”,又最终变成“都市且静态”,这时候就可以和大部分同样“都市且静态”的品牌/平台/街道/商场搭在一起了,比如:
同样是运动,瑜伽课隔壁可以卖花,篮球场旁边真的不行。
另一件关于“调性象限”的事情是,不同象限是可以勾搭在一起的。无论是合作、联名、入驻还是集合店,都可以看作是品牌/平台/街道/商场之间的调性勾搭关系。最近几年联名、集合店等等的勾搭方式非常流行,因为和一个调性明确的品牌绑定在一起,是让自己的调性变得清楚的最快方式。
不同象限的调性勾搭在一起,大概会有这样的效果:
同一个象限之间进行勾搭,可以强化彼此的调性,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茅台品牌赞助高尔夫比赛,或者在手游里植入潮牌,都是在强化自己的调性属性。
相邻象限之间勾搭,基本可以起到破圈的效果。比如都市且动态的露营,和都市且静态的咖啡,组合在一起就是时髦的都市生活方式。
其实对角线的象限也可以勾搭,搭好了能有爆点,但是这很考验脑洞。比如说,把都市且动态的赛博朋克和自然且静态的中药组合到一起,就是赛博朋克中药饮,听起来会不会爆哈哈哈哈
—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