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访 | 健康生活品牌Today Well Spent

有些小品牌从最开始就拥有一种朝气蓬勃、热情大胆、成熟坦荡、极具感染力的气息。他们就像新鲜榨好的橙汁,像第一缕透过树叶的阳光,像初春3月吹到脸上的带着青草味儿的风,干脆地撞开你的眼界和心门,让你重新相信世界美好,希望充盈,快乐简单,人间值得,眼前这点儿小破事儿和小烂人儿算不了什么。

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是人。小品牌有一点比大品牌好:你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创始人和团队。品牌和产品会不会有发展,会不会持久,将来有没有可能一飞冲天,其实很容易从这些人身上看出来。

所以品牌专访,其实主要写人。写创始人,团队,消费者和从他们身上衍生出来的可能性。

第一个想写的品牌叫Today Well Spent,公众号就叫“Today Well Spent”,淘宝和微信小程序上叫“炼今术工具铺”,今天的今,不是金子的金,不要打错了。

如果你在成都,也有可能听说过他们前不久做的那场百人电音混搭正念的活动。

不过我第一次知道他们,是年前给我寄来了一个本子。挺像日记,但是比日记多了很多填写指引,例如你今天有没有冥想,有没有健身,吃了啥,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想感谢的,一天之中什么时间精力最好什么时间精力比较差,林林总总。后来我查了一下,一个本子居然要卖到180多块钱,着实是吓了一跳,顺手发了个朋友圈,居然真的有不少朋友去买了,其中就有南京鱼缸咖啡的老板Sally。Sally对身心灵的事情一直很感兴趣也很挑剔,我想这个180块的本子大概是有点东西。

春节过后疫情又反扑了,几乎打乱了我所有的工作安排,在沉重的emo中我几乎无法捡起重新筹划工作的精力。有一天刷朋友圈,看到Today Well Spent的创始人Mensa临时策划发布的“疫情期间身心关爱号列车”公益活动,每天三次视频直播,每次也就10分钟左右,而且看起来一点也不神神叨叨,就是带你一起好好吃饭、深呼吸、多拉伸、跟家人好好说话、接近植物这种,间或安利一些初级的冥想体验。我就加入微信群试了试。

不得不说那些短时体验,确实对情绪和状态是有效果的,尤其对我这种高敏感个性。那种效果很像是跑了三公里或是喝了一杯冰美式,脑子重启了一下,不卡顿了。对于我这种需要好状态才有好结果的工作来说,尤其重要。还简单轻松没压力,特别好。

Today Well Spent的这本手册和他们的线上内容、线下活动、社群、联名一起,属于“Wellness”大概念,中文大概勉强可以翻译成“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概念吧……我其实是挺抗拒的。那些冥想、正念、保健品、(不太好吃的)健康餐和(总让我颈椎疼的)瑜伽总是和身心灵、佛学、神秘学和心理学绑定在一起,充斥着一股严肃的、(我大概心理有病的)、需要坚持的、门槛颇高的、让人迷惑的玄学气息。

所以我开始有点好奇这个品牌。他们把一个传统严肃的成熟体系,提炼简化成好玩时髦又没有心理负担的短平快体验,这对没有时间的老手或者没有接触过的新手都很友好。并且由于创始人和团队背景,他们塑造了一种“精神状态健身”而不是“心理问题看病”的氛围,这让他们更精英、更时髦、更国际化、也更生活方式。如果要按调性归类的话,他们更适合和类似Freitag、Patagonia、体育课,K11、新天地这样的归到一起,而不太像是一个严肃的心理疗愈品牌。

我挺喜欢的,写出来给你们。

以上,以下。

01 . 创始人和团队

主理人Mensa,85后,在意大利时尚电商The Level Group待了4年,从公司只有10个人做到了200个人。后来她加入了宇博Chiara Ferragni的团队,从零开始搭建电商板块。她说自己是个“不管什么职能板块都想插一脚的人”。2017年,她辞了工作,去了巴厘岛,在一个短期项目里体验做数字游民。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wellness。在那些冥想、瑜伽、音疗里,她敏锐地感受到了变化,说自己“就像一个小孩掉进了糖果罐一样”。她交到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位让她从科学角度去认识冥想,后来也成为了Today Well Spent的核心理念。Today Well Spent这个品牌融合了wellness生活方式、脑神经科学、积极心理学和Mensa的现代风格审美和电商经验,以一种时髦、精英、科学、轻松的方式,迅速在海外打开市场。

2020年疫情后,Today Well Spent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业务主体。团队包括全职和兼职一共12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以95后和00后为主。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负责品牌的内容输出工作:公众号,视频,小红书,直播,社群,线下活动,这群年轻人为Today Well Spent带来了更Z世代的内容倾向和视觉风格。他们跨时区协同工作,有一点数字游民的影子。

Mensa说:“我是个喜欢亲力亲为的人,不希望团队太大。亚马逊CEO贝索斯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团队的规模如果扩大到两个披萨都不够分的程度,那就是太大了。”

主理人Mensa是个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和天赋所在、并有足够经验和能力把短暂热情变成持续性商业的人。一个经历如此特别的国际数字游民,和一群分布在世界各地的Z世代一起,听起来就是个能打破一些东西的有趣品牌。

02 . 品牌和产品

Today Well Spent成立于2019年,一开始主要在香港和海外销售,后来转做国内,目前在淘宝C店和微信小程序店售卖,今年是第3年。从销售端和社交端的各项数据来看,处于一个在核心圈层的认知上升期。

他们把自己叫做“针对数字时代的内在健康生活方式品牌”。这句有点拗口的话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他们做的是wellness;第二,他们做的是生活方式,也就是计划中的产品会覆盖体验、零售、餐饮等各个类目;第三,他们的产品针对数字时代用户。

目前他们的主力产品是一本叫”炼今手册“的注意力管理工具,通过类似填空日记的方式,帮你提升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虽然这本手册在淘宝上和手账日记本一样归类于文具,但从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手册通过引导你完成各种行为,”从生理层面解决心理问题,从心理层面解决效率问题”,内容包括记录三餐、规划手机戒断时间、记录当日成就和挫折、规划日程、记录每日感恩、给一件最需要专注的事情做思维导图等等几个部分。

这类自我提升手册在欧美很成熟,统称Guided Journal。就连奥巴马夫人出自传都搭配了一本配套的Guided Journal,教你“跟着奥巴马夫人一起发现自我”。和这些传统Guided Journal不同的是,Today Well Spent既不像”神秘禅学的自我修炼“,也不像”心理问题者的治疗方案“,更像是”日常可执行的精神健身“。这种更强者、更积极、更轻松、更大众的路线,也更容易被接受。

除了注意力管理手册之外,Today Well Spent还开始尝试推出其他的自我管理工具,比如帮你戒断睡前刷机习惯的手机充电床、帮你睡得更好的冥想工具“睡眠补丁包”、帮你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精力习惯的贴纸套装等等。这些工具都希望帮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用科学方式让自己更专注、更敏捷、更有效率。

比起集体疗愈,我更容易接受这样的产品:一本时髦的本子,一个有趣的手机小床,一套有设计感的贴纸。用这些做入门,我也会更容易接受wellness这个太陌生的概念。好看和有趣永远是打开市场的最好方式,有多少人最初是因为超级猩猩健身房好看、课程有趣而喜欢上他们的?

03. 客人们和品牌运营

Today Well Spent最初在国外售卖的版本,购买者大部分是银行、投资、咨询等高压精英,并且偏男性。国内由于Guided Journal这个品类并不为人熟悉,所以购买者呈现了有趣的分化:既有工作忙碌需要提高效率的精英,也有喜欢身心灵的中产,还有喜欢手账日记的学生党。

Mensa说:“我们并不界定什么年龄才是我们的客人,每个年龄段都有清楚自己要什么、希望掌控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有一次在新天地做活动,有两个女生过来,扔下手里的滑雪板就开始跟我们一起冥想,我看着他们想哇,这就是我要的那类人。(Yes Joan,说的就是你!)

由于国内呈现了和海外市场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所以整个视觉风格、运营方法也越来越和海外原型拉开差距。Mensa和团队尝试了各种不同方法,包括科普性的公众号推文、疫情期间的免费7天身心关爱号列车视频直播、在新天地和K11举办的电音冥想派对、以及同调性品牌联名、小红书KOL投放。

这些运营让他们”时髦张扬的精神健身“的形象更鲜明和突出,也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党、毕业萌新、国际公民和非主流生活方式者。有刚入门的小白在微信群里分享:”今天早上本来起床有点丧丧的,写完手册整个人都好了。“

对于这样一个品牌来说,其实你很难界定什么是产品,什么是运营。或许可以这样认为:线上店在售的产品是个入口,而那些推文、视频、直播、微信群、联名、线下活动,是走进来之后可以探索的Today Well Spent世界,这些可以帮你真正了解和形成wellness的生活方式。

04. 关于未来

最新的动作是,随着国内年轻用户比重越来越大,和成熟客群之间有着非常不同的使用习惯和社群化倾向,他们正在计划在国内创造一个独立的新品牌,主力产品仍然是状态提升手册,但计划和TodayWellSpent的成熟精英形象区分开来,变得更Z世代。

未来会怎样发展?这里有几个可能性:

一)往线下走,变成融合餐厅、零售、活动体验于一体的空间,有一点像在上海默默开了多年的音昱空间的时髦年轻版;

二)更偏体验,打造手册+课程+社群为主的模式;

三)变得更moleskine,在稳定内容的基础上,做多样化的封面设计,让人产生惊喜和收藏的欲望。

不知道你会喜欢哪种?

发表于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

原文链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