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本书《越自我,越成功:小众品牌生存指南》终于出版了,给隔段时间就客客气气催一催我的老粉们一个交代(抹汗)。
其实出版社编辑找到我的时候,打死我也没想到出一本书要那~~~~~么久,中间又遇上疫情,有好几次我都暗自觉得大概要黄了,最后真的上架了竟然有一点惊喜。
有天晚上跟几个小老板视频云喝酒,忍不住嘚瑟最近定下来的封面设计。他们先哗啦啦鼓掌,然后问我,书里具体写了啥?
我看了看屏幕里四张红扑扑的脸蛋想,都已经喝到这个点,这么干的干货,不得给你们讲睡着了……
于是我就打了个比方:
做大品牌像婚姻,做小品牌像恋爱。我写这本书是让小老板们可以好好恋爱,就是结婚也要有爱情基础地结,不要像做任务一样直接走进婚姻,这样不仅你和你的团队不幸福,你的客人不幸福,你身边的合作伙伴投资人这种七大姑八大姨都不会幸福的,你这个品牌宝宝也不会幸福长大的!
小老板们喝得半醉,听完比喻又哗啦啦一边鼓掌一边笑,有个还笑出了猪叫声。所以这篇推文,一是给自己的第一本书吆喝吆喝,二是把书里内容提纯成“小品牌的恋爱式经营”,希望给各位在自由恋爱和相亲结婚之间摇摆的小老板提供一点决策思路。
这本书开始写的时候是上一波疫情影响刚过,出版的时候还在第二轮疫情风波里。不知道有多少小品牌还会继续扛,有多少会犹豫,有多少会解甲归田。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怎么都放弃不了对美好的念想,希望即使在田间床头,这本书也能给你一点点鼓励和思路。等你再把自己收拾起来的时候,会知道至少有个塞米啊,特么跟你一样倔。
01
分辨婚姻式品牌和恋爱式品牌
很多结了婚的人可能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
婚姻是一桩涉及多方、多任务、模式化、结果可衡量的合作。小到婚礼怎么办,大到几年换什么房、几年生几个娃、娃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几乎都可以找到主流的参考模式和成熟的服务机构。婚姻是持续式的,讲求长期稳定。
恋爱却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去哪里找另一半,怎么开始,怎么维护,怎么克服障碍,怎么推进,每一对情况都不同,别人的成功模式参考意义不大,服务机构其实也帮不到什么大忙,小情侣往往只能从各种碎片化信息里自己琢磨。恋爱是只涉及两个人、单线任务、非标化、结果无法完全掌控的尝试。恋爱是养成式的,讲求感情升温。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大品牌像婚姻,涉及人多、多线任务、可见、可控、可操作、可测量、平淡如水;做小品牌像恋爱,涉及人少、单线任务、非标、惊喜多意外也多。
分辨清楚你想要做的是婚姻式品牌还是恋爱式小品牌还挺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你辨别世面上流行的那些属于婚姻式品牌的营销方法、工具和平台是不是适合你。
如果一个小品牌从最开始就把大品牌的运营方法套用到自己身上,就好比两人刚刚相亲就开始筹备婚礼了一样。那些忙着奔结婚的,一旦遭遇房子车子票子和七大姑八大姨带来的现实面捶打,其实很容易分崩离析。因为持久和谐的婚姻关键在彼此的理解和体谅,什么叫理解和体谅呢?就是我知道你这不太好那不太好,但是我爱你,所以打完骂完还是会和你站在一起。而那些直接奔着婚姻去的婚姻更像是考验和对峙,什么叫考验和对峙呢?就是我可以对你好,也可以对你爸妈好,但是这取决于你对我有多好,对我爸妈有多好。
理解和体谅对小品牌有多重要呢?在你员工不多、供应链不强、房租谈判力不强、平台资源也不强的情况下,要好好地往下走,其实需要你的员工、你的客人、你的合伙人投资人把这个品牌当自己人一样对待。对于品牌身上这样那样的短板,大家会帮你一起想办法,而不是老板一人去做英雄,所有人等着审核那个完美结果。
这些帮你分辨婚姻式品牌和恋爱式品牌:

02
塑造一个品牌自在做自己的恋爱型气场
最好的恋爱状态,就是两个人在这段关系里都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当对方让你觉得自己的大粗腿和双下巴不仅不是缺点还有点可爱的时候,TA可能就是最对的人,这其实和硬件条件并没有绝对关联。
而最好的事情是,自在的关系会带来一种正向气场,神奇般地让两人事业上升、资产增值、日子越过越好。
做品牌也是一样的。
对小品牌来说,创始人、合伙人、团队和消费者之间,如果都能在这个品牌里自在地做自己,就能营造一种“这是我们的宝藏品牌,我们得撑它”的恋爱型气场,而非“你都卖什么东西,我来瞅瞅行不行”的对峙考验型气场。
恋爱型气场能帮助品牌越过硬件条件的障碍,比如那些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也能大排长龙夜夜笙歌的宝藏小店,往往就是依靠一个强大的支撑型社群,这类社群不仅能带来稳定的消费,更会帮着老板出主意提升经营方法。很多老客人看到自己心头好的品牌活得艰难,自己也很着急,想方设法地给老板出主意拉资源。而大部分后来证明起到关键作用的的点子和资源,往往都来自于这些已经不仅仅是客人的客人。
品牌要塑造这样自在做自己的恋爱型气场,有两件事很重要:
一)创始人要坦然面对自己。你对自己觉得别扭,别人也会对你觉得别扭。讨人喜欢的品牌和讨人喜欢的人一样,不在完美,而在真实。有些小老板会撸起袖子说“我全都想清楚了你们就跟着我干吧”,有些小老板会笑着和员工客人抱怨“我只会做好吃的,算账真的一团乱啊”。前者会赢得尊敬,后者会赢得喜爱。谁不喜欢一个有自己的执着和热情,也有真实的缺点和不足的品牌创始人呢?
二)运营管理要关注的是让围绕在品牌周围的人都能够互相欣赏并为这个集体感到自豪。要真正爱上一个人,首先得喜欢这个人本身,然后才是这个人的硬件条件。对小品牌来讲,创始人/投资人/合伙人/员工/消费者彼此之间的欣赏和集体自豪,是最好的品牌护城河,事实上产品、服务、视觉、氛围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打造。这样的群体才能让人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让创始人的价值观和推崇的生活方式发挥最大的影响力,面对风险也会有最大的韧性抵抗力。事实上,这几年疫情里活得好的品牌,大部分都有这种的群体凝聚力,即使线上平台出问题、线下实体店被迫关停,团队和消费者总能找到另外一个据点重新集结起来。
这些帮你打造自在做自己的恋爱型气场:


03
如果小品牌不想走进婚姻,还有别的选择
传统路径来讲,小品牌总是要长大的,就跟恋爱总是要结婚的一样。两个小情侣到了一定的程度,总是要携手面对更多的人、更大的责任、更难的选择。
但很多小品牌在变大的路上都困难重重:最初的理念会不会被大众市场接受,接受之后会不会变型;小团队变大团队的管理是不是能转型,转型之后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会不会难以控制;小众产品的产品是不是能扩大,扩大产量之后的品质是不是依然能保持高水准。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每个小品牌都会碰见,有些趟过去了,有些没有,而趟过去的那些也有自己的纠结。或者该这样说:并不是每个品牌团队都适合走大体量规模化路线。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如果两个人恋爱谈着谈着并不想步入主流婚姻模式,还是有很多其他路好走:有恋爱长跑不领证的,有签同居协议的,有丁克不生娃的,有结婚多年从没见过双方父母的。每一对情侣的实际情况和想要的未来不同,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合适的都是好的。
“多元”是一种珍贵的价值观:不按标准模具长并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特点,每一种有特点的样子都应该有适合自己长大的方式。
同样的,一个小品牌要持续扩大自己的盈利,如果不适合走产量规模化路线,也应该有多元化的选择。已经真实在发生的案例里,能看到围绕同一个客群联合其他业态品牌横向拓宽业务的,或者是用线下小型实体店引流到线上扩大业务面的,甚至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广告投放渠道给其他品牌做推广的。
这些多元化的选择,最终只取决于每个品牌的情况和想要的未来。而促进这些小品牌的自信、创新和繁荣,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创新:销售平台创新和雇佣模式创新。前者满足小品牌的精准引流和横向拓展,后者解决小团队人才发展受阻困境。
这些帮你思考品牌除了婚姻的其他未来:

04
特别感谢!
最后要特别感谢《贝望录》,没有他们的节目也不会有出版社注意到我并发出写书邀请。Bessie还非常感人地给这本书写了序,序里她提到的这首诗我也非常喜欢,在这里转送给大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荆棘中行走的小品牌们:
未行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
–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黃色林中分出兩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惜乎无法两者皆游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身为旅人,良久驻足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极目远望其一末处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树叶遮蔽拐弯尽头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于是选择他途,其风景同样美丽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幽静或许更胜一筹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碧草萋萋且少有人迹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尽管偶然遭我经历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二路其实相差无几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清晨二路并置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落叶清洁未经屡践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噢,且将前路留待他日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然而道路条条相连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我可否有重回之時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我将于它处重提此事,叹息不悟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时间流逝,光阴似电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曾有一林分出两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我选了少人走的路途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而这造就一切改变
购买渠道:各大电商/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