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 | 未来会有一部分人成为科技的零件吧

那天去参观了一个面料工厂。

真是惊人,从纱线、纺布、染色、裁剪、包装、物流,所有能被智能化的环节都被智能化了。偌大的厂区,我们走了一个厂房接一个厂房,巨大的挑高空间里有一眼看不到底的机器队列,但几乎看不到人。所有的机器都稳定、精密地运行,连噪音都听不到。有跨越整个厂区的轨道,夹着各个工序完成的布料,从一个厂房自动去往下一个厂房。

如果你是强迫症或或是完美主义者,一定会为眼前的景象心醉:所有的任务都事先安排,所有的速度都恒定靠谱,所有工序都紧密咬合。走在樱花漫布的宽阔道路,能听到头顶轨道传来的微小的“咔哒”声,衬着阳光灿烂、樱花飘落的美景,有种刘慈欣式的中国赛博未来感。

更让完美主义者舒心的是遍布各个生产环节的数字大屏。

每个环节都有。和生产设备精密绑定,把这个环节的当日目标、完成进度、环节工人名字和分工、完成率、返工率、返工点排行、检验数量、吊牌数量、包装数量、出库数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以及,实时显示在大洋彼岸客户的电脑客户端。

对,某些环节确实是有工人的。那些过于精细的事,比如柔软布料的裁剪缝合和安装吊牌,目前的巨大智能化设备并做不到;质检环节,设备检验之后依然是需要人工复核。

但人的工作和设备的工作,被整合到了同一套数字化体系里,无差别地显示在大屏幕上。

工人成为了智能化体系的一部分。那些机器生产的大匹布料,由轨道送往缝制车间。轨道上的夹子夹着不同功能的布料,自动送到负责工人的工位上,工人做完,夹到另一个夹子,被自动送去下一个环节。

我想起另外一件小事。

有一次去外地。坐着朋友改装过的越野车,由于太高大,经过高速路付费口的时候够不到付费机器。等了一会儿,有工作人员走出来,面无表情地拿过付费卡去机器上滴了一下。

人变成了机器尚无法做到的延展臂。

智能化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已经如此发达,以至于已经触及了科技发展之后的人类未来。

我是个资深人文主义者,亦是兴致盎然的科技主义者。但面对很多关于“AI未来会怎样”的问题,有件我早有预感、但很难说出口的事是:

人类社会结构会因此而改变。确实有人,会变成机器的一部分零件吧。

你要如何重新自处、能去往哪里、要去往哪里,不同年纪背景城市的人其实有不同的路。如果这是一场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地壳断裂漂移和重组,愿你有属于自己的飞行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