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发了条感慨的朋友圈说这几年接触了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发现能做起来的人,不管什么行业其实性格脾气都差不多,做不起来的人也有几个固定类型。然后就引来一串评论,问什么样的人能做起来,什么样的不能。
想想还是写篇文章跟你们分享。其实接触的行业和人多了,见到的第一眼就容易分辨出来,这和人的气场有关。气场是什么呢?Life of Chuck里说「I contain multitudes 我包容万物」,意思是你体验到一切都会变成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塑造了每个人不同的气场。这句话我很喜欢。好好过你每一分钟的人生吧,过去人生的总和决定了未来。
—
做得起来的人:钝且拙、手比脑快、错不入心、有根但流动
—
钝且拙
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人,有些已经生意规模很大,有些还在公司的二号位,有些生意刚起步,但样子总是差不多:不怎么炫耀自己,在聊天里好奇认真地倾听,询问不了解的事,重复确认关键信息,听到惊人的新事物哈哈大笑,坦诚自己的无知,也并不掩饰纳闷。对外界攻击不敏感,过好久才反应过来,咧嘴一笑就过了。总之,钝感力,而且看着并不是显眼的聪明。
这样的人其实挺显眼的,我在很多大型社交场合都能发现两三个,上去搭讪,果然不是俗人,后来都有出人意料的精彩发展。有些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常让我感叹人和人的不同。
钝感是做生意的人最好的铠甲。身处风浪里,每天都会有糟心事:客户拖欠货款,供应商临时涨价,员工闹情绪,同行在网上挤兑。这些事砸到普通人人身上感受到八分,钝感人可能只感受到三分。他们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思考和行动不会完全被情绪绑架。很多弯路,其实都是人在情绪上打转而不是在事情上解决问题。
而拙则来自专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反应就没那么快。也正是因为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了最大的满足和安全,所以和更大世界接触的时候也带着松弛和坦诚,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也让他们对世界保持敞开倾听。保持好奇、愉快追问、多听一层,这样的人没有攻击性,还很捧说话人的场,所以会让大部分人放下自我保护而滔滔不绝。
手比脑快
很多人喜欢做计划,很多计划,最终什么也没做。但能做出来的人,都是想到一点就敢冲出去做的。开一个新牌,十个有想法的人里,大概只有一两个真的开出来了。但先开起来是顶重要的事,开起来才能收到真实的顾客反馈,才能有找到问题校准迭代的基础,在行动和验证中获得的安全感其实最真实。他们不会把风险在脑子里无限放大,也不会因为害怕丢脸而停滞不前。生意很多时候就抢时间,想太多反而被机会甩在身后。
错不入心
生意的犯错和失败很正常,就像运动员训练,跳高横杆摆在那里,一次又一次没跳过去很正常。有人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有人却能把失败当作训练的一部分,从错误中快速汲取经验,而不会把错误归结为自己的根本缺陷。他们会觉得是方向不对或者方法不行,而不是”我不行”,并进一步引发情绪问题和阻碍理性思考。
有根但流动
这句话我一直很喜欢:I am rooted, but I flow.
能做起来的人,对自己要做什么一般都有坚定的认识,不太会摇来摆去,但同时他们又有不错的社会化,这两者之间平衡得非常好:既不会固执到排斥一切不同的意见,也不会随波逐流到失去方向,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复杂的世界和复杂的人融在一起,像打太极一样讲究平衡和暗力。
—
不太容易做起来的人:敏感、脸皮薄包袱重、深度反刍错误、对世界抱有敌意
—
敏感
敏感放在对市场变化的嗅觉上是好事,但对别人的评价、眼神、甚至无意间的暗示过度在意,是个极其巨大的阻碍。客人无心抱怨就夜不能寐,差评简直要怀疑人生,小型网暴恨不得马上撂挑子闭店。我曾经给不少遭受网暴的品牌做咨询,问他们网暴对实际业务表现影响怎样?十个里有九个没有看过,沉溺在被网暴了的悲苦情绪里。
生意本身就是一条不断被否定、不断要面对质疑的路,如果无法过滤掉无关痛痒的杂音,很快会被情绪拖垮。更糟糕的是,敏感让他们在团队里显得摇摆不定,员工和合作伙伴会觉得他们过于情绪化而不可靠并渐渐疏远。
脸皮薄包袱重
脸皮薄不仅会抵挡不住负面冲击,还会引发过于爱炫耀的问题。
爱炫耀本身没什么问题,其实做生意的人或多或少ego都不小,获得成功而得意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有些人会过于重视生意里的“可炫耀性”因素:在朋友圈、微信群、小红书上营造一种成功者的姿态,急于让别人看到自己混得不错,甚至有时候会为此花不必要的钱去投流刷量;在办公室装修上砸大钱,在宣传物料上追求排场。这种做法会把自己推入非常危险的循环:为了面子不断透支资源,为了避免丢脸不断回避真实问题。
包袱重是脸皮薄的另一个延伸。很多人常背着沉重的身份感,过度在意自己过去是什么样子,别人又会怎么看自己。很多时候明明市场上有机会,明明团队已经准备好尝试,但他们会因为“这样做是不是太掉价”、“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不够专业”而迟疑甚至放弃。他们被自己设下的条条框框困住,失去了真正的灵活度。
这两点挺要命的:既经不起风浪,又放不下过去,既害怕别人说闲话,又害怕别人看轻自己。而有才华的人似乎特别容易有两种桎梏,我常常见到不少能做出惊艳产品的人,活活被自己困在原地不断内耗。
深度反刍错误
不少人会卡在曾经的错误里无法自拔。走错一步两步,就迅速触发一大堆负面情绪,大部分是童年以来的原生负面,自卑啦,悲观啦,避世啦,诸如此类。客观地讲,其实事情本身很难解决吗,也倒没有,无非是主动出击多试一些选项而已,但这需要心力,尤其是处于低谷时,如果本身又是个敏感的人,就会面临一边觉得自己不行、一边还需要振奋地面对世界、一边还要担心别人是不是真看出自己不行的撕裂状况。最后很多人其实是困在被自己的错误所触发的人生底层负面情绪里。
对世界抱有敌意
也有人是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憎恨异者的。有时候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个性不容于主流,所以把刺都竖起来以示强大。
这种做法在艺术或个人兴趣上是好的,愤怒和憎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魅力。但生意的底色是和气生财,是不断和世界发生关系,要和客人交流,要和供应链磨合,要和各种合作方一起完成事情。当敌意和封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孤立,没人愿意长期合作,客人也会因为感觉不被接纳慢慢疏远,比如最近被群嘲的一部分主理人。
而以上,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性格决定命运。至少决定了60%的命运吧。如果你有“做不起来”的特点而依然想往前走,路只有两条:改变自己,或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各人不同,各自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