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手册 | 社群手册发布记(一):其实很多社群没做该做的事

戳这里直达「社群指路手册」购买页面

写在前面疲惫又开心的感叹

前两年开始做的付费手册类产品获得了很大成功,适合我的擅长点,也适合你们的需要:完整的、框架式地对一个大家都在做但都迷茫的热门事情进行深度研究,再用简单直白的人话讲透,让你们真的明白为什么,也真的知道怎么做。有不少朋友几本手册都买了,说很少看到对刚需热点问题这么完整深度的分析解答,催我再多写几本。我说没问题,计划是一年出两三本的,陆续把肚子里攒的成型知识用手册的方式打包输出。

结果新的这本社群手册,塞满了各种工作的时间缝隙,足足写了半年……

原本的想法再简单不过:社群这事儿我研究/写文/录播客/演讲/小班课/咨询轮番上地鼓捣了快8年,零零散散的认知顿悟攒了一堆,想写本手册清空一下大脑。手里资料很多,我想最多也就两三个月吧,结果没那么简单。公众号文章、播客、演讲、小班课的信息密度低,逻辑也不用很严密,演讲这类场合甚至娱乐性更重要。但写成中长篇的实用手册,想切实解决大家的问题、并经历之后漫长时间的考验,还是一场难度高很多的思考。

难度在于,关于社群这件事,从流行起来开始,经历了很多变体。北方社群是一种样子,南方社群又是一种样子,地产社群是一种样子,品牌社群又是一种样子,而独立社群里,想正经当个资源生意的是一种样子,纯价值观的是一种样子,就想玩玩的又是一种样子。但是关于社群的现成理论,要不就来自西方community概念,要不就仅仅聚焦互联网经验,而更多人反复吟诵“人最重要”并摇起理想主义大旗(很感人但对实际问题屁用没有)。

我想写一本给所有社群的指路手册,所以触及了很多现存知识的空白点 – 空白点真多啊,容易理解的事被反反复复地讲,艰难混沌的领域几乎无人问津,这年头各行各业其实都这样。但就是这些空白点,造成很多人思路混乱、一顿操作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骨头真硬啊,总算是啃完了,希望能帮到你们。不管怎么说,社群终究是一件重要的事啊!尤其在一个人就能生活、一个人就能做公司的现在,人和人聚在一起反而更让人宽慰。甚至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些无心插柳而一起走了很多年的社群伙伴,是比钱更珍贵的关系。

写的过程里有很多感慨,有些确实很关键,所以公开写出来,这样不买手册的朋友也能获益。分四个周末唠唠,今天讲第一个。

感慨一:其实很多社群没做该做的事

我不断地遇到社群主跟我描绘自己社群的规划,主要是做活动,小活动大活动,线上活动线下活动,然后问我有什么看法。

我一般都会问:你做社群是图什么呢?

有些社群没什么诉求,纯粹是爱玩儿,会玩儿,越玩儿越大,大了之后就迷茫前路,因为最开始也没想;

有些社群诉求很简单,比如开店的一般就是想维护老客户,多个直接接触客人的渠道,比如卖货的更简单就是想私域卖货,比如做地产社群的要不就是为住宅要不就是为商业;

有些就复杂,会给出诸如“把志同道合的人聚起来”之类的答案,然后呢?然后就没想,我遇到这类答案会卡壳几秒。

然后这些社群,因为诉求不一样,所以聚集起来的人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的运动社群,有些很佛系,有些很商业;开店的社群,有些只发新菜订座位,有些做了很多文化艺术的事。各种社群相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像中国传统商帮,大哥大姐带小弟小妹,有些像运动队,规则明确作息固定,有些像大学校园,松松散散叽叽喳喳,有些像古时竹林七贤,关系平等坐而论道。

总而言之,中国不同人群差异有多大,中国不同社群差异就有多大。

但是!市面上关于社群的运营理论技巧,倒是大差不差的……

这,怎么,可能,呢…….

我曾经参加第一届成都ccc社群大会。台上体育课社群Joan做了一个精彩的分享,台下一个大哥站起来说,Joan你做得真好,但是能再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变现的吗?

Joan愣了几秒说我们不变现,听闻此言,台下大哥也愣住了。

台上台下两个社群其实都做得很好,但是根本上是两种类型,两种诉求,两种人群,所以对他们来讲,两个社群的运营策略和重点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其中也包括变现这件事。变现对体育课是通往终点的一环,但是台下社群的终点之一。

不同的社群,不同的人,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终点,怎么能用同一套思路去运营呢?嗯?哎……

运营里要做的事其实就那么一些,但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关系更熟?三观更合?行动力更强?还是其他什么?这些目的里,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其实对你完全没必要?

比如讲,都说社群要“三观相合”,如果只是卖货或者分享资讯,要什么三观相合?比如讲,说社群要有“漏斗转化”,如果你总共就几十个大神坐而论道,每个都重要,有什么好漏斗的?

所以你得知道你们的起点,要做什么类型的社群,最终要往哪里去变成什么,才知道中间要怎么做。

以及,弄明白这些也有利于你看清楚自己卡在哪里,要怎么往前。很多社群都会大做活动,真的大做特做,高兴是一码事,做这些活动是为了什么又是另外一码事。当你自己都不清楚做活动的目的,成员更不知道,不知道就没有主动性,就等着你号召组织,不太愿意主动出力,到最后很多群主都是因为长期单方面付出而最终决定放弃的。

在这么多社群咨询里,我最大的一点感慨就是,很多社群,大做特做的事都不是自己该做的,该做的事一点儿没动。很多时候只要几个小调整,群里氛围马上就好起来了。

好啦这次先唠到这儿,以下是一些手册信息:

1)戳这里直接去「社群指路手册」购买页面

2)包括主体内容(5个板块23篇近5万字)+ 案例及工具(持续更新,工具技术问题容我研究一下)

3)主体内容和几个案例写完了,还想润色一点细节,让你们看起来更轻松一点,所以分4周陆续解锁

4)以下是目录:

手册目录 9月13日起每周六解锁一章节

  1. 要做社群吗(已解锁) >> 1.1 社群的作用,就像做菜时的勾芡 1.2 有两件事是社群做不到的 1.3 社群赚钱逻辑和私房菜差不多 1.4 社群适合这样性格的人
  2. 做哪种社群(9月20日解锁) >> 2.1 很多社群的卡点是做错了方向 2.2 看准方向(上):社群的两种核心底色 2.3 看准方向(下):从两种底色衍生的四种类型 2.4 还要和你的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判断 2.5 社群类型中途是可以改的
  3. 怎么做社群(9月27日解锁) >> 3.1 五个运营关键点和一个新公式 3.2 还有六个发展阶段 3.3 玩乐型社群:熟人小镇同乐同频 3.4 追求型社群:理想岛屿共信共行 3.5 组局型社群:资源码头利益撮合 3.6 情报型社群:消息前哨共享先机 3.7 个人IP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型社群
  4. 安排谁来管社群(10月4日解锁) >> 4.1 群主适合找孔雀型的人 4.2 想热闹和谐,还需要三类角色
  5. 这些年遇到的常见问题(10月11日解锁) >> 5.1 品牌社群不一定只能发产品福利 5.2 品牌可以用社群做精确冷启动 5.3 社区原生邻居社群对商场最有用 5.4 关于独立社群对变现的纠结和迷茫 5.5 警惕社群的僵化
  6. 案例分享(10月11日解锁) >> 6.1 重庆717C骑行社群:企业化运营 6.2 上海体育课社群:精准定位 6.3 成都麓湖业主社群:撬动熟龄高知人群

5)当然如果你急着想看全本,也可以先买单,然后加我手册末尾的企业微信,给你发「抢先看草稿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