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一批新朋友。晚上吃饭,聊到一个话题“做长效品牌活动,怎么向合作方/客户证明是有用的?”
他们都是做得兴盛蓬勃的人,常被各种政府/园区/地产找去做活动。而这类活动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合作方冗长繁杂的人员链条里,总有人觉得欣赏,有人质疑效果。
那些质疑,对长效品牌活动来讲通常很难解释。因为总有些属于直觉的、创新的东西正处于萌芽期,要经历很多修正、调整、摸索才能彻头彻尾从里到外地站住脚,并且被各种不同圈子理解和接受。而在此之前,这些东西确实是处于需要“相信”而非“证实”才能往前推进的阶段,因而也只能通行于确实相信的小圈子里。
很多人都会对着“人最重要”、“长期主义”和“品牌确有效”点头,但私下里 – 比如你把权力阶层的朋友拉出来以私人身份喝咖啡喝酒 – 真正认同的其实没多少,每个人的真实想法都受生存环境和身边圈子影响。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关于人的、长期的、品牌主义的事,大概是需要面对不认同的。有些不认同是根本不搭理你,有些不认同是卡在冗长的演示和流程里,有些不认同是以高谈阔论感人至深开始、以招标比价抠成本ROI追问究竟有什么用结束。在偶尔的情况下,合作方内部少数认同的人确有一言堂的实权,因而能让其他人开绿灯。
但总而言之,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咋办呢?有三种做法:如诸葛亮的说服派,如刘备的吸引派,以及如曹操的融合派。
我是第一种,如诸葛亮,惯用巧技说服。这来自在传统行业长期职业经理人的习惯。
在很多份工里,我最擅长做的,就是把一件直觉正确但无法逻辑通透的事,想方设法地让各板块老板放宽心顺利签字。最冗长的签字有25个部门,横跨三个分公司所有关系远近的管理层,拿到的时候我探头进上司办公室眨了眨眼说全ok了,她和我都很骄傲。
后来在一家创业公司,负责市场和销售。我们常常做一些长期品牌活动。而因为要面对投资人和严峻的市场 – 也为了面对自己 – 我必须证明这些活动是有效的。后来这样一个小机制被设计出来:给每场活动/合作/品牌行为设计一个特定金额的折扣券,如果他未来哪天来买产品,拿着那张券,根据折扣金额就能知道是当初哪场活动来的,是哪个品牌动作让他记住了我们,又在合适的时候回来找我们。以此,试图追踪“长效”的真实面目。
这个机制后来追踪到了不少人。有些来的时候,是经过好几个朋友的转安利,但还是能通过折扣券知道是哪个品牌行为的效果。
于是我就有证据告诉投资人、老板和各个部门:你看,这些活动是有用的,直觉确实存在,只是需要一个追踪手段。
说服派就是这样,用系统化方案去说服权力结构中的上层,讲证据,讲流程,讲预算管理,讲指标,拿出数字、图表、逻辑模型,来说服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体系。这种合作的好处是,可以拉进很多人很多资源 – 无论他们认同与否,由此资源优、平台高、可复制。坏处是,你要一直处于说服中,如诸葛亮他一生的苦恼是必须不断去说服一个个不一定懂战略、但握有权力的人,每一仗都要报表,每一策都要备案。
于是我也很羡慕第二种,如刘备,专注做自我,做彻头彻尾的,吸引同频的人。
那天饭局里,另外一位做社会创新的朋友说:我不说服,我只挑选本来就相信我的人。虽然刚开始这样的人并不多,但因为这些事原本就是正确的,只要有一两个合作方愿意因为相信而开始,那么就会逐渐看到期待中的效果,由此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占到先机,并最终变成众人都认定的“不需要理解但这样就是厉害大家都要做”的事。
他讲述的是另外一个逻辑:只做自己认可、自己满意、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吸引同频合作方。在合作开始之前,价值观就已经对齐,不必经历冗长的说服。在这个做法上,他确实落地了很多合作,也有长期合作方。
选择派就是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哭诸葛、收张松、哭徐庶,靠气场和人格感染力打造高信任小圈层。人和人之间因为理念契合,气味相投,愿意一起做点什么。你不需要解释太多,对方信你这个人,就愿意试一试。这种合作效率高、速度快、体验好,但风险容易受限于圈层和资源,能不能出圈,取决于能不能做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这个逻辑说白了就是天使投资,在一切未明之前,相信这个人、相信这件事,有一天也许会看到超额回报。
所以有第三条路吗?做曹操,吸引能被吸引的人、说服不能被的人?
曹操的本质是感性的吧。写《短歌行》,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容忍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张辽守合肥时放权。赤壁失败之后,没有去怪罪部属,也没有急着解释,亲自弹琴写诗,把自己的情绪讲给将士听。那些诗里有抱负、有脆弱、有焦虑。将士听完就不走了。是有强大的、让人愿意选择跟随的人。
但他对制度和逻辑同样重视并精细运作。打天下靠系统:官渡之战之前先算粮、整兵、调辎重;推行屯田,让军队能自给,不再依赖百姓;修订律法,让军纪比任何地方都严;任人唯才,不问出身,张辽、贾诩、荀彧、郭嘉,都是他一点点说服来的。对外讲理,对内讲章法,每次胜仗都是说服更多人的砝码。
在需要信任的时候打开心胸,在必须说服的时候拿出证据。如此反复并互相增促,让凭着相信来的人因为看到证据而更深信不疑,让被证据说服过来的人因为被感触到而生出理性之外的凝聚力。
确实是从小圈子的相信开始的,也确实是凭借硬结果扩大的。而你知道,在这个诡异的时代,每个手握权力的人,其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新的、占先机的、确实有效的东西出现,他们只是需要一点点切实的证据。
而我也总相信一件事:直觉是很厉害的武器,并且只存在于一小部分人手里,因而能团结起一小撮厉害的力量。但这份力量要扩大,站到应该站的位置,获得应该被赋予的资源资金,必然需要去影响大部分没有直觉、价值观也迥异的各色人等。
回到那天晚上的饭桌,那句“这种品牌长效行为有用吗”,我得修正一下自己的答案:
有用的,很直觉也很复杂,如果你相信那真是好事,如果你不相信,我会想办法证明。